最新的工商登记信息显示,近日,中国东方航空武汉有限责任公司发生工商变更,注册资本由17.5亿人民币增至67.5亿人民币。
东航武汉公司是由东航控股,武汉市属企业参股的合资公司。
据航旅圈了解,东航武汉公司此次获得的50亿资金,来自几家股东的等比例增资,也就是东航增资30亿,武汉的两家股东合计注资20亿。
股东图,来自企查查
疫情以来,不少国内航司都在陆续获得增资,从地方航司获得的注资金额来看,东航武汉公司获得的这笔增资还是比较大的,而且相比其他被注资的航司,东航武汉公司的资产和经营状况都还是不错的,不仅2024年取得了盈利,资产负债率也是东航旗下子公司里相对较低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东航武汉公司依然获得了增资,也体现了股东们对加快发展武汉公司的重视。
值得注意的是,在武汉这个被称为“九省通衢”的中国地理中心,三大航都已经陆续布局了分公司或子公司,而唯一有当地政府参股的只有东航。
最早布局武汉的是南航。早在1993年,南航湖北分公司就成立了。
东航武汉公司则是通过重组武汉市于1986年成立的武汉航空而来。在2002年的那场民航大重组中,东航与武汉航空,上海均瑶集团以及武汉高科控股集团合资组建中国东方航空武汉有限责任公司,即今天的东航武汉公司。
2005年,均瑶集团筹建吉祥航空获批,随后将所持武汉航空股权转让给东航,而经过后续的一系列增资,目前的东航武汉公司由东航持有60%股权,武汉国资等持有40%。
近年来,东航在武汉的布局也有提速之势,不仅执管的飞机数和通航点远高于南航和国航,航班执行率和利税贡献也是最高的。
国航是最晚来武汉布局的。收购东星航空未果后,国航于2009年成立湖北分公司,并从东星招收了600多名员工,再加上通过拍卖获得的东星航空机供品,航材消耗件,机器设备,车辆等物品,自己成立湖北分公司,成本可能比收购东星还便宜。
作为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三大航都要在此布局无可厚非,那么现在谁在这个中部城市占得了先机?先来看看航班量情况。
根据航班管家1月的数据,目前有超过30家公司在武汉执飞航班。从航班量份额来看,目前南航的航班量占比27.4%,东航27.1%,国航9.8%。
相比半年前航旅圈的统计,南航和国航的航班量份额都在下降,东航的份额则在提升。
如果单看国内航线的情况,航班量份额占比跟上面的总体没有太多变化,但国际航线的竞争格局有了不少变化:东航以占比39.8%的航班量占比,大幅超过了南航(18.9%),而国航则鲜有国际航线自武汉开飞,国际线排名第三的是泰国亚洲航空。
从这样的竞争格局来看,武汉方面愿意“真金白银”的加码东航武汉公司,也就更容易理解了。
而在不久前,东航江苏公司也获得了股东们的同比例增资,合计20亿元。
东航江苏公司目前共有四个股东,分别是东方航空(62.56%)、江苏省国信集团(23.89%)、江苏交通公司(7.55%)、南京紫金资产管理公司(6%)。其中江苏省国信集团和江苏交通公司都是江苏省政府下属企业,南京紫金资产管理公司则是南京市国资委下属企业。
今年1月,南航旗下公司,也有获得来自地方政府的注资。
企查查的最新信息显示,贵州航空注册资本从128100万增加到2228100万,增资的10亿元来自股东等比例增资。
目前,贵州航空的大股东南航占股60%,贵州省国资企业占股40%。
值得注意的是,贵州省旗下还有一家自己的本土航空多彩贵州航空。2021年12月,多彩贵州航空也曾增资扩股,由省工投向多彩贵州航空增资扩股2亿元。此次贵州还能再注资南航控股的贵州航空也属不易。
此外,南航旗下的厦航,最近也联合江西政府旗下企业,对江西航空增资5亿元。江西航空由厦航控股60%,江西航产集团持股40%。
值得关注的是,疫情以前,国内不少省市地方政府对于设立自己的本土航司非常执着。
即使在疫情下,地方政府对设立本土航司的积极性也不减。比如青岛国资入主青岛航空、无锡国资控股瑞丽航空,湖南政府参股红土航空。
疫情后,地方政府对投资航空公司的态度有了一些变化,有的撤出原有投资,比如汕头航空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就在1月份退出汕头航空,原本汕头方面持股40%的汕头航空,变为南航的全资子公司。
有的则仍在执着于成立自己的本土航空。
2024年4月30日,太原市政府就与太原航空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合作重点之一就是打造太原首家本土航空公司——太原航空公司。太原航空依托龙江航空迁址、更名、改制而成。此前,龙江航空注册地已在去年12月底从江苏南京变更为山西太原,至于更名太原航空则需要民航局审批。
2024年12月31日,安徽省政府发布《安徽省综合交通发展能级提升行动方案》,强调要“加大对基地航司等经营主体招引力度,研究成立本土客运航司,适时组建本土货运航司”。
近十年来,安徽曾多次提出组建本土航司。早在2015年2月,安徽海富航空就已申请筹建,并经民航华东局初审同意后上报中国民航局,同年12月完成工商注册登记。
不过,当时被安徽省寄厚望的海富航空,是一家完完全全的民营航司,由哈尔滨宝昌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出资,后者主要的投资项目包括房地产、电子科技、广告业等。由于民航局于2016年收紧新设航企审批,海富航空至今未拿到运营牌照。
回顾哪些地方还没有本土航空,可戳:惊讶!这些省市还没有本土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