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驾驶,下一个热门炒作题材!

根据站长的后台数据显示,这段时间,关注度最高的,除了大谈特谈牛市、加油鼓劲的那种水研报,就是智能驾驶了。 热门的,如: 《信息技术-计算机行业:智能驾驶行业深度:Robotaxi与车路云共振,智驾关键

根据站长的后台数据显示,这段时间,关注度最高的,除了大谈特谈牛市、加油鼓劲的那种水研报,就是智能驾驶了。

热门的,如:

《信息技术-计算机行业:智能驾驶行业深度:Robotaxi与车路云共振,智驾关键节点已至-信达证券[庞倩倩,傅晓烺]-20241008【52页】》

《交运设备-智能驾驶系列报告二:特斯拉FSD:智驾全栈自研 开启宏图新篇-民生证券[崔琰,完颜尚文]-20241010【55页】》

《交运设备-智能驾驶系列研究(二):Robotaxi的商业模式前景展望-华鑫证券[林子健,谢孟津]-20240919【60页】》

《交运设备-智能驾驶行业深度报告系列之一:汽车行业:特斯拉FSD进化之路-东兴证券[李金锦]-20240930【15页】》

马斯克的Robotaxi发布会看了吧,筷子夹火箭看了吧?

站长看了,真是遥遥领先,某些以唱衰美帝为业的官督民办的自媒体,真是自我打脸,满口胡说八道。

不得不感叹,美帝对世界精英的虹吸力,是一点没衰退啊。

资本是诚实的,群众的眼睛也是雪亮的,所以也不要奇怪,就算美帝被老B登瞎折腾了几颗老年斑,但美帝炒什么,A股跟着炒,就那么一回事。

当然,你可能对智能驾驶不削一顾,但你又算什么呢?

引用一句名人名言,机构们密集发智能驾驶的研报,代表群众们爱看,你不喜欢,你算老几?还想不想干群众了?

不过这些研报站长都看了,觉得落地的个股还是虚了一点。

机构们总结了几个方向:比如说整车厂、比如说线控底盘,智能座舱,还有超算中心,无人驾驶运营企业等。

价投嘛,主要还是关心企业就算上了这趟概念快车,究竟能不能赚钱,赚个热闹,不符合价投的胃口。

所以站长认为还是硬件端放量,看得到摸得到,靠谱一些。

所以今天就来说下一篇值得推荐的研报,国金证券讲激光雷达的,如果你对行业一无所知,作为入门读物也相当哇塞。

《信息技术-计算机行业研究:透视智驾之眼:三重拐点验证ADAS激光雷达放量盈利在即-国金证券[孟灿]-20241009【22页】》

下面站长聊下研报的关键信息:

首先,激光雷达是一种利用激光进行距离测量和速度检测的遥感设备,可捕捉和分析高精度的三维空间数据。

主要下游,除了智能驾驶,还有移动机器人、工业测绘。

智能驾驶对激光雷达要求很高,毕竟在路上跑,车载激光雷达及其组件必须通过严格的可靠性测试。

具体参数这些大家看研报研究,这里略过,简而言之,干这行需要一定的技术门槛,不是简单的组装。

那么很多人要说了,智能驾驶也不是必须要精光雷达,这篇研报就回答了这个关键问题:

第一个问题:激光雷达是主流车厂布局智能驾驶时的必选项吗(愿不愿配激光雷达)?

答:激光雷达+其他传感器及视觉算法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多传感器能力互补能够为超低容错的驾驶场景提供必要的安全冗余,目前主流车厂车型均提供激光雷达配置选项。

研报进行了论证:

一是梳理了国内电车大厂的车型。

几乎都提供了激光雷达选项,占比超过 66%,说明多传感器融合方案仍是市场主流路线。

二是描述了极光雷达的优势。

因为激光雷达方案能够直接对环境进行 3D 建模,提供更清晰、精度高、范围大的环境分析, 而纯视觉方案依赖于 2D 图像。

3D和2D,那是降维打击。

激光雷达和视觉算法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在极端环境下,人都看不清别说摄像头,所以纯视觉方案有激光雷达,那就是必要的安全冗余。

第二个问题:激光雷达的价格能够被多数中低线车型的采购预算所覆盖吗(能不能配激光雷达)?激光雷达厂商能够赚到钱吗(以价换量有没有规模效应)?

答:整套智能驾驶前装硬件系统(包括激光雷达、摄像头和域控系统)约占汽车总成本的4%:30万的车型对应智驾预算约12,000元,其中,激光雷达约3,000元;20万的车型对应激光雷达预算约1,300~2,000元,1H24速腾聚创已将ADAS激光雷达单价降至3,000元以内,受益于规模效应释放在毛利率回正的情况下持续向20万以下的低线车型下沉。

论证如下:

一是性能拐点:这点可以从产品参数证明

二是规模拐点:一款产品能否商业化,关键是能否放量,有了营收,才能支撑下一步的产品迭代。

从出货量看,禾赛与速腾两家ADAS激光雷达头部厂商2022年以来呈现“0到1”的爆发式发展。

23年,禾赛/速腾的ADAS激光雷达出货量19.5/24.3万颗,同比增长559%/215%,今年上半年,增长进一步加速。

三是渗透率拐点:今年1-7月,我国乘用车前装激光雷达交付量超70万,同比增长222%,乘用车激光雷达前装渗透率达5.42%,相比2021年不足0.1%的渗透率大幅提升。

从渗透率来看,产品上车完全是“跑”起来了,而在规模化产能投放下,价格进一步下探,又会促进渗透率进一步提升,完美的正循环已经启动。

所以:激光雷达是一门下游车厂愿意配、能够配且通过规模效应能够让激光雷达厂商赚到钱的生意。

只可惜,两支关键个股都在港股。

推荐大家阅读研报原文。

研报来源:【价值目录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