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出海新变局,“挣快钱”不再是出海唯一目标?

【ITBEAR】国际化对于中国车企的向上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在新能源产业的激烈竞争中,中国汽车产业已逐步摆脱了过去稚嫩且无力的状态,但与国外巨头相比,中国车企仍需找到一条可持续的发展路径。 中国汽车产

【ITBEAR】国际化对于中国车企的向上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在新能源产业的激烈竞争中,中国汽车产业已逐步摆脱了过去稚嫩且无力的状态,但与国外巨头相比,中国车企仍需找到一条可持续的发展路径。

中国汽车产业近年来的“内卷”现象无疑推动了技术的快速发展。短短数年间,中国汽车便摆脱了落后和质量差的标签,这充分证明了内部竞争的显著成果。然而,面对仅4.7%的平均利润率,中国车企若要与大众、丰田等盈利能力强的车企竞争,仅关注国内市场显然是不够的。

近年来,中国汽车企业在“出海”方面并非没有作为。长城、比亚迪、奇瑞、吉利等头部车企纷纷通过产品特色、全球建厂、收购合作等手段,积极在海外市场拓展,这些举措值得肯定。特别是广汽集团,其发布的“欧洲市场计划”旨在构建立体化的本地生态,致力于成为欧洲业界和消费者可信赖的伙伴。

这些举措背后,中国车企出海的目的已不再仅仅是赚钱。欧洲市场虽然难以攻克,但中国车企凭借新能源产业的优势,已在欧洲市场取得了一定成绩。例如,上汽集团去年在欧洲的销量超过30万辆,MG品牌的电动车更是在欧洲多国销量榜上名列前茅。

尽管面临欧洲加征关税的挑战,中国车企并未选择轻易退出。相反,它们凭借在新能源领域的技术储备,依然具有市场竞争力。广汽集团总经理冯兴亚在公布欧洲计划时表示,希望以开放、谦虚的心态,通过与欧洲业界合作共赢,为欧洲消费者带来更多选择。

在市场需求存在的前提下,中国汽车企业更倾向于以合作共赢的方式经营欧洲市场。然而,一些欧洲国家如意大利、法国等可能会在中国汽车出海问题上设置障碍。Stellantis首席执行官唐唯实就表示,欧盟对中国产电动汽车加征关税将加速欧洲本土汽车制造商工厂的关闭。

尽管如此,面对电动化转型的发展趋势,中国车企依然选择直面挑战。与雷诺、标致、雪铁龙等法国车企的电动车相比,中国电动车在硬件和软件方面均表现出色。随着中国汽车产业的不断发展和市场洗牌,越来越多有实力的中国车企开始用实际行动向欧洲汽车巨头发起挑战。

在挣钱的同时,中国车企也在考虑如何提升品牌溢价和技术实力。只有这样,中国汽车才有可能拉近与顶流国际车企间的距离。逆势入欧对于中国车企而言,或许正是最好的安排。

来源:http://www.itbear.com.cn/html/2024-10/54569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