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时四驱是一种车辆驱动模式,它可以使车辆在整个行驶过程中一直保持四轮驱动的形式,发动机输出扭矩以固定的比例分配到前后轮。这种驱动模式在湿滑和冬季条件下具有更大的牵引力,增加起步和爬坡能力,尤其适用于大功率发动机。全时四驱的优点还包括对侧风的敏感性降低、在泥泞和雪地上保持稳定性、更好的滑水表现、特别适合牵引拖车、平衡的轴荷分配以及均匀的轮胎磨损。然而,全时四驱的缺点是购置成本较高,车辆的整备质量较大,最大车速总体上要低一些,燃油消耗增加,使用可控制制动机构受限,行李箱较小。
全时四驱系统分为固定扭矩分配和变扭矩分配两大类。全时四驱系统内有三个差速器,包括前后轴各有一个差速器和一个中央差速器,使车辆在硬路面和雨天有更可靠的四轮抓着力。但在冰雪和沼泽地,需要将中央差速器锁上,回到不滑的硬路时需要解开中央差速器锁。全时四驱系统可以分为全时四轮驱动基本型和全时四轮驱动可选型。全时四轮驱动基本型包括固定转矩分配的行星轮式轴间差速器和附加粘性离合器,在转速不同时自动锁定作用电磁离合器。全时四轮驱动可选型包括电控多片离合器和传动轴动力传递线上的粘性离合器,根据轮胎打滑情况选择初始非驱动桥。全时四轮驱动的基本型需要较大的改动量、更大的设计复杂性并使传动效率更低,而全时四轮驱动可选型则需要分动器,并接有短传动轴将发动机的力矩传递给前差速器。侧面的偏置必须跨接,如用齿链。离地间隙不允许增大。因此为了能安置前桥差速器,就不可避免地要改变发动机的油底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