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内汽车市场呈现出以小排量涡轮增压为主流的趋势,然而,新能源车型的发展速度却异常迅猛,每月都有多款新车上市,令人瞩目。
然而,为何欧美地区对新能源车型的研发和推广却显得有些不积极呢?
欧美地区拥有众多知名汽车品牌,如奔驰、宝马、大众、奥迪、保时捷等,而新能源车型的销量却相对较低。这是否是因为技术壁垒或是缺乏重视呢?
实际上,在欧洲地区,新能源电动车的销量相对较高,比亚迪在2021年进军挪威,以唐EV作为排头兵打开市场,全年销量破千台。
此外,欧洲地区的出租车中也有相当一部分是上汽荣威的新能源车型。同样,北美地区的充电基础设施不完善,导致特斯拉等新能源车型的销量平平。
日本地区国土面积小,停车问题严重,加之充电设施不完善,导致流行的车型多为小排量燃油车型,即K-car。这些因素都影响了新能源汽车的销量。
国外新能源汽车发展相对较慢,主要是因为用车环境和基础建设的差异。老牌车企拥有稳定的供应链体系,研发和组装电动车并非难事。
此外,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电池的市场份额主要由宁德时代、LG和松下等公司掌握。
国内为何大力推广新能源车型呢?
首先,国内煤炭资源丰富,石油依赖进口,因此发展新能源车型可以降低能源风险。
其次,燃油车产生的大量碳排放对环境影响巨大。
最后,新能源车型是实现对其他老牌车企的弯道超车的机会,国内在汽车工业上起步较晚,但在新能源领域具有先天优势,消费市场大,供应链完善。
每个地区的汽车消费习惯不同,但新能源汽车的确是未来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