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这个深受中华民族喜爱的传统节日,总是在每年的公历12月21~23日如期到来。在这一天,家的温馨和饺子的香气交织在一起,即使我们忘记了这个日子,家里的长辈也会帮我们记住。然而,对于冬至的深层含义和来源,许多人可能并不了解。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探索冬至的魅力吧。
冬至,又称冬节、亚岁、长至节等,是四时八节之一,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这是一个富有浓厚历史文化底蕴的节日,不仅是我们享受家庭团聚、品尝美食的日子,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冬至过后,中国各地将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数九寒天”。这个阶段从冬至当天开始算起,每九天为一个单位,称为一个“九”。经过九个“九”,即八十一天后,冬天结束,春天来临。在这个寒冷的季节里,一碗热气腾腾的饺子不仅能驱走寒气,也象征着家的温暖和祥和。
古籍中对于冬至的记载颇为丰富。《晋书》中描述了魏晋时期冬至日的盛况:“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可以看出,在古代冬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易经》中也有关于冬至的描述:“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这表示在冬至这一天阳气微弱人们应该闭关休息避免过度消耗体力。
《白虎通义》进一步解释了为何在冬至要休兵不举事:“此日阳气微弱王者承天理物故率天下静不复行役扶助微气成万物也。”这意味着冬至是阳气初生的时期万物开始萌动因此需要保持平静以助万物生长。《初学记》引《五经通义》也提到:“冬至阳气萌生阴阳交精始成万物气微在下不可动泄。”这再次强调了冬至时期阴阳交合的重要性以及保持平静的必要。
在古人的眼中冬至是一个需要好好休息的时刻。因此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不妨放慢脚步享受一下宁静的时光感受一下古人所说的“闭关”之趣。同时我们也可以借此机会与家人团聚品味那碗象征着团圆和温暖的饺子共同度过这个美好的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