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最近的新动作,那叫一个引人关注。
特斯拉要求各大供应商,给美国工厂生产车辆时,把中国制造的零部件排除掉,还定了目标,要在未来1-2年内全面完成替换。
这事儿一出来,好多人都犯嘀咕,特斯拉之前可靠着中国超级工厂赚得盆满钵满,现在咋突然来这么一出呢?特斯拉这波操作,有点像特朗普搞的关税战。
不让用中国制造的零部件,这是要和中国供应链脱钩吗?但咱看问题得看本质,不能只看表面。
特斯拉这么做,肯定有自己的考量。
先说说特斯拉的替代思路吧,不用中国的零部件,那就得找别的地儿采购。
马斯克把目光投向了墨西哥、加拿大等劳动力相对便宜的北美地区,还有部分欧洲和亚洲国家,比如越南。
同时,特斯拉也鼓励中国供应商把生产线转移到这些地区。
这操作,咋感觉有点“吃完饭砸锅”的意思呢?中国供应商可没少给特斯拉帮忙,现在却要被要求转移生产线,这背后的无奈估计只有供应商自己清楚。
再看电池这块核心产业,磷酸铁锂电池替代难度挺高,而中国在这方面可是全球领先。
但特斯拉在美国已经停止使用中国产的磷酸铁锂电池了,转而和美国本土、韩国LG新能源、日本松下等供应商合作。
这就有点让人想不通了,中国电池又好又便宜,为啥不用呢?其实啊,特斯拉这么做也是有苦衷的。
咱都知道,美国这几年对华关税政策摇摆不定,特朗普政府的各种操作让人摸不着头脑。
特斯拉为了应对这种不确定性,降低因地缘政治或突发事件导致的供应中断风险,只能想办法让产能供应渠道多元化。
就好比大家理财,不会把所有钱都放在一个地方,特斯拉这也是在分散风险。
想当年,特斯拉的上海超级工厂那可是立下了汗马功劳。
零部件本土化率超过95%,是全球生产效率最高、成本最优的工厂之一。
我有个朋友,2022年9月买了一辆特斯拉Model3,结果没一个月就开始降价,后来更是降得让人不忍直视。
但也正是因为上海工厂的低成本优势,特斯拉才能不断降价,打开市场。
现在特斯拉要“去中国化”,难道就不怕失去这个优势吗?咱再看看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产业集群,加拿大、墨西哥那些地方,能和中国强大的制造业比吗?
中国供应链的优势可不只是成本低,还有深厚的技术积累、超级快速的响应能力和高度集群化的产业生态。
在国内,随便一个零部件厂,周围50公里内就能找齐所有配套厂商,这效率在全球都难找。
欧美国家想复制,简直太难了。
有经济学测算报告就说了,特斯拉这样的供应链重构会带来巨大的成本增加,这些成本很可能会部分转嫁给消费者。
算下来,如果全面替换中国生产的零件,特斯拉在美国生产的单车成本可能会增加1000至2000美元。
这可不是小数目,最后还是美国买车的人得掏腰包。
那问题来了,当特斯拉没了价格优势,消费者还会买账吗?以前特斯拉靠低价打开市场,现在成本上去了,价格肯定也得涨。
消费者一看,同样的价钱,我为啥不买性价比更高的车呢?而且中国本土车企这几年发展得也不错,比亚迪等品牌在新能源汽车市场表现亮眼,特斯拉的市场份额说不定会被分流。
特斯拉“去中国化”,看似是在应对美国政策,分散风险,但实际上面临着不少现实困境。
中国制造业的优势短期内根本无法替代,供应链转移需要时间和大量资金投入,而且还不一定能达到预期效果。
虽然出发点是为了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但放弃中国这么成熟的供应链,去开拓新的市场,需要承担很大的风险。
未来特斯拉能不能在新的供应链体系下保持竞争力,还得打个问号。
对于咱们消费者来说,最关心的还是特斯拉的车会不会涨价,性价比还高不高。
如果特斯拉因为成本增加而大幅涨价,那消费者可能就会重新考虑是否购买。
毕竟市场上的选择那么多,谁也不会放着性价比高的车不买,去买又贵又不一定更好的车。
如此看来,特斯拉“去中国化”是一步关键的决策,背后既有地缘政治的考量,也有商业理性的权衡。
但这步棋到底走得对不对,还得看未来的市场反馈和实际效果。
咱们就等着看,特斯拉在失去中国供应链的支撑后,能不能还保持住自己的领先地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