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做的是芯片产业的‘底层操作系统’,要让国产数字芯片跑得更高效、成本更低,摆脱对国外生态的依赖。”11月12日,在武汉光谷的兆松科技公司的办公室里,76岁的首席科学家王东华与40岁的董事长伍华林,向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异口同声地道出了共同的创业初心。
76岁的首席科学家王东华与40岁的董事长伍华林在公司合影
一位是美籍华人,有着20多年美国高科技企业经营经验;一位是来自四川自贡的留英海归,深耕编译器技术多年。这场跨越年龄与地域的“忘年交”合作,让海外前沿技术扎根荆楚大地,成为湖北芯片产业创新生态的关键力量。
Part 01
瞄准技术空白 古稀华人落叶归根筑梦武汉
“2018年中美科技战背景下,国内芯片产业陷入‘高端工具拿不到、低端工具不好用’的困境。”王东华介绍,数字芯片领域的基础软件与编译工具链长期被欧美垄断,高校鲜有相关课程,行业人才极度稀缺。
彼时,已在美国深耕高科技领域23年的王东华,心中始终牵挂着祖籍湖北浠水,有着“叶落归根”心愿。因曾在杭州与伍华林共事,王东华向当时远在英国创业的伍华林发出一封邮件:“我们一起回国吧,创办一家专注编译器技术的科技公司。”这一声召唤,得到伍华林的积极响应,他放下在英国的一切,转身回国。他们相约杭州商谈细节后,决定将公司落户武汉,既圆王东华的桑梓梦,也借力武汉的产业生态与区位优势来实现公司发展。
“数字芯片就像搭乐高,我们做的是让‘乐高积木’高效运转的‘隐形引擎’。”王东华形象地解释,团队聚焦的工业软件与编译工具链,是芯片开发的核心支撑,覆盖硬件语言、软件语言、AI模型等全场景需求。不同于湖北优势突出的光芯片、通信芯片等模拟芯片领域,他们切入的数字芯片基础软件赛道,在国内从业者少、技术门槛高,恰好精准填补了省内相关产业的空白。
创业之路从一开始就布满荆棘。2019年底,兆松科技在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区注册成立,可刚完成注册的王东华便因疫情被迫返回美国,团队只能隔洋协作,直至2020年5月才得以团聚。即便如此,王东华仍带领团队坚守底层研发:“这类技术就像EDA软件,需要长期沉淀,研发不能急功近利。”
公司成立初期,公司业务全靠王东华的个人积蓄支撑,在没有客户反馈的阶段,团队始终专注打磨技术,为后续突破筑牢了根基。
Part 02
本土耐心资本精准滴灌 创业团队补齐短板
转机出现在2023年。产业基金珞珈梧桐关注到兆松科技的技术价值与发展潜力,为公司注入了关键的第一笔投资。“这笔投资对我们而言至关重要,不仅是资金支持,更帮我们补齐了团队短板。”伍华林坦言。
此前,王东华与伍华林均深耕技术领域,在投融资、市场对接等方面存在明显短板。借助这笔投资,公司成功引入CEO范泽(英国留学归国)、CMO胡灿等核心管理人才,构建起“技术研发+战略市场”的团队架构。王东华与伍华林得以全身心投入技术研发,范泽专注公司战略与投融资,胡灿负责市场拓展与客户关系维护,各司其职、协同发力。
随后,光谷金控、武汉金控等本土资本相继跟投,为兆松科技补充了充足的现金流,让其得以稳步成长。在耐心资本的持续赋能下,团队加速推进技术转化,精准捕捉市场需求,将底层研发成果快速转化为适配不同场景的定制化解决方案。
Part 03
创新成果开花结果 获行业高度认可
“好的工具能让国产芯片更具竞争力。”如今,兆松科技的创新成果已在多领域落地生根,成为国产芯片突破的“隐形帮手”——
AI芯片领域,与ESWIN合作的项目,通过编译工具端到端适配和优化,让各类AI模型快速高效地适配到ESWIN的AI芯片,相关产品预计两三年内走向市场;
汽车领域,为东风集团等车企开发的车规级芯片工具,已适配汽车安全规范,为智能驾驶技术落地提供核心支撑;
消费电子领域,针对AIPC、可穿戴设备的编译方案,正推动国产芯片在智能手表、AI电脑等产品中普及;
工业场景中,兆松科技研发的工具链软件已服务阿里巴巴达摩院玄铁、台湾晶心科技、先辑半导体等企业。
凭借过硬的技术实力,兆松科技赢得了行业头部企业的高度认可。阿里巴巴达摩院旗下的玄铁团队高级技术专家盛仿伟评价:“兆松科技作为RISC-V编译器领域技术领跑者,深度参与玄铁工具链生态共建,其自研编译优化技术显著提升玄铁处理器能效表现。公司已成功为多家头部芯片企业提供定制化编译解决方案,在代码密度、执行效率等核心指标上获行业验证,可有效降低客户开发成本,是玄铁生态协同创新的理想伙伴。”
先楫半导体软件总监钱江浩也表示:“与兆松科技在高性能MCU领域的合作,堪称国产RISC-V生态发展进程中的关键里程碑。此次合作不仅显著强化了产业链上下游的技术协同效应,更在国产芯片自主化进程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其深远影响预计将持续释放。”
Part 04
在武汉打造一家“世界级芯片工具服务商”
武汉的创新生态,成为兆松科技成长的肥沃土壤。王东华介绍,武汉高校云集的人才优势,为公司提供了充足的基础人才储备,团队通过“从头培养”模式,打造了30余人的核心研发团队,员工半数时间用于前沿技术调研,确保产品紧跟行业趋势;武汉地处中部的区位优势,让团队往返上海、深圳、北京等客户集中地可实现“当天往返”,跨区域协作高效顺畅。
兆松科技虽扎根武汉,却已与欧美企业建立潜在合作,客户遍布世界各地,同时与中国科学院相关院所开展人才联合培养,持续完善行业人才生态。如今,这支由海归人才领衔的团队,正以开放姿态链接全球创新资源,从“武汉企业”向“世界级芯片工具服务商”稳步迈进。
“未来5年,消费者会在更多智能终端中感受到我们的技术。”伍华林表示,团队已瞄准未来3年盈利目标,计划拿下更多AI芯片头部客户与汽车芯片标杆客户,让国产芯片在成本和效率上实现对国际产品的超越。
从美国硅谷到武汉光谷,从英伦创业到荆楚扎根,王东华与伍华林的“忘年交”创业故事,正是海归人才扎根湖北、策源创新的生动缩影。凭借持续的技术突破、开放的合作姿态与坚定的本土深耕,兆松科技正为湖北打造全国重要的芯片产业创新高地,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硬核动力。
来源:湖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