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星耀同车
本期“匠星耀同车”,让我们走近全国技术能手、中车大同公司车体分厂杜家伟,看他与“铁哥们”相处的十年时间里,都发生了什么。
匠星档案
杜家伟
●入职时间:2013年
●岗位名称:焊工
●代表荣誉:全国技术能手
●职业信念:答案,永远在现场。
与杜家伟相见时,他刚从一个紧急任务现场回来。午休时间,他选择与他的“铁哥们”——焊接机器人为伴,加班攻克了一个要紧的工件。细细看去,他身上那件军绿色的T恤,被汗水浸染成了斑驳的墨绿。他的脸上还残存着防尘口罩清晰的勒痕,以及焊花镌刻的、黑白分明的职业印记。这印记,是他与钢铁对话的勋章,也是他与身旁这台焊接机器人共同度过的,十年光阴的见证。
“那层窗户纸,就在一瞬间被捅破。”
十年前,杜家伟还是个刚入公司、满眼懵懂的小学徒。那时,这台焊接机器人于他而言,是神秘而高大的存在。他跟在师傅身后,用眼睛贪婪地记录着每一个操作步骤,但亲手触碰那复杂的控制面板,仿佛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
转机,在一次看似冒失的主动中降临。那天,师傅因故暂时离开,他在一旁眼看着焊枪的走向逐渐“不对劲”。那一瞬间,他当机立断按下暂停键。将工件上的问题打磨处理好后,他凭着脑海中反复回放的师傅操作的记忆,手指带着微颤,一步步小心按下了那些熟悉的按键。
机器重新运转,焊花再次绽放。师傅回来见状,劈头便是一句:“谁让你动机器的!”杜家伟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他赶紧解释原委。师傅没有说话,仔细检查了工件和他的操作记录,紧绷的脸色逐渐舒展,眼中甚至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许。第二天,师傅就宣布他可以独立操作了。
“那层窗户纸,就在那一瞬间被捅破。”杜家伟回忆道。那次突破,不仅仅是获得了操作的许可,更是信心与责任的加冕。他从一个旁观者,真正走进了这方由钢铁与代码构成的世界。
“只有我知道,‘铁哥们’的小脾气。”
长久的陪伴,会产生一种超越指令的默契。杜家伟与他的焊接机器人,便是如此。他不再仅仅视其为一部冰冷的设备,而是倾注了心血去爱护与理解的伙伴。
有一次,机器突发故障,连专业的维修人员都一筹莫展。杜家伟心疼不已,他像照顾生病的朋友一样,决定先为它做一次彻底的清理。他一点点清除着积累的油污,当油污被彻底清理干净后,机器竟恢复了正常——原来,正是这些不起眼的油污导致了电路短路。这次“误打误撞”的成功,源于他内心深处对机器纯粹的爱护,也让他更坚信,最了解这台机器“心跳”的,是日夜与它相伴的人。
也只有他知道这位“铁哥们”的一些小脾气。在进行某些操作时,常规流程总不顺畅,需要将两根控制线对调重插。这个看似不合逻辑的动作,却能立刻让机器“服服帖帖”。这是说明书上永远不会记载的“秘密”,是三千多个日夜相伴沉淀下的、只属于他们之间的暗号。
“焊接的原理是相通的,万变不离其宗。”
在这台焊接机器人身边练就的扎实基本功与对焊接原理的深刻理解,成了杜家伟取之不尽的财富。当他走出分厂,参加各类技能大赛时,面对各种陌生、先进的设备,他毫不怯场。“焊接的原理是相通的,万变不离其宗”,杜家伟如是说。他学会的不仅是操作,更是如何与机器沟通。他将从“铁哥们”身上领悟到的精髓融会贯通,在各种赛场上挥洒自如。
十年,杜家伟的成长轨迹,与焊接机器人焊枪划出的弧光紧紧交织。这台机器,见证了他的坚韧、专注与超越,也记录了中国制造业基层工匠最真实的奋斗图景。
未来,还有更多的十年。杜家伟与他的焊接机器人,这对默契依旧的伙伴,还将继续并肩“焊”卫下去,在飞溅的焊花中,创造属于新时代工匠的故事。这故事,关于坚守,关于热爱,更是关于人与机器在岁月长河中,共同写就的匠心。
“匠星耀同车” 专栏将持续聚焦公司国家级荣誉获得者,带大家解锁更多身边的 “匠心标杆” 故事~
往
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