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这个词过时了?应该改叫互联自动出行!
创始人
2025-11-15 00:44:15
0

在过去十年中,“自动驾驶”一直是技术想象的顶点。但如今,全球主流技术力量的讨论正悄然变化。

在2025年11月的巴塞罗那世界智慧城市大会(SCEWC)上,5G汽车联盟(5GAA)首席技术官马克西姆·弗拉芒(Maxime Flament)提出:“我们应该不再用‘自动驾驶’这个词了,它已经过时。下一个阶段,是‘互联自动出行(Connected Automated Mobility)’。”

这是一次概念上的升级,也是一场范式的切换——从“造一辆能自己开的车”到“构建一个支持AI运行的网络”。正如他所言:“连接性决定了自动化的边界(Connectivity defines the boundary of automation)。”自动化,不再只是车内芯片和摄像头的事,而关乎整个交通系统是否实时在线、协同响应。

1.单车智能的极限,已经显现

自动驾驶曾是资本、技术与梦想的完美交集。但现实一再提醒:一辆车的“聪明”,不足以支撑复杂城市的交通运行。

Waymo用了十多年时间,把凤凰城核心城区训练成一个“自动驾驶花园”,车道线清晰、障碍物少、天气稳定,最终实现了99.999%的感知覆盖率。这是全球技术最高点,也是一种极度依赖环境可控与海量标注的方案。

但问题是——城市的混沌永远比想象更多。

真实的城市,它有阴影、障碍、反光玻璃、行人、宠物,还有“不可预测的善意与混乱”。

还有更多“极小概率事件”正逐渐成为公共认知的裂口。单车智能的“盲区”并没有被完全消除,而是在复杂系统中被放大了风险。

2.“互联自动出行”的技术核心,是AI网络协同

弗拉芒强调,“互联自动出行”不是对自动驾驶的否定,而是它的进化版本。区别就在于:是否能依托实时、稳定、有结构的数据网络,为车辆提供系统级冗余与兜底能力。

这个方向在欧洲仍是纸面蓝图,在美国仍被忽略,但在中国,正在迅速产业化落地。

以蘑菇车联为代表的“AI网络”方案,已经在上海、桐乡、海口等城市部署。其核心是构建一个以大模型为中心的AI网络,通过部署在路侧的感知单元、边缘计算节点、AI大模型和调度系统,来为车辆提供“看得更远、反应更快”的决策辅助。

一句话概括:一辆车,不只是靠自己在开,而是在一个“智能网络”中被看见、被调度、被托底。

这不仅解决了“盲区”问题,更让长尾场景具备更高可控性。例如在雨雾天气、十字路口、拥堵路段、临时施工场景中,AI网络可提前感知风险,赋能车辆避让、停驶或远程接管,从而确保系统级安全。

3.百度、蘑菇 VS Waymo:两种路径的实用性对决

在“自动驾驶的最后1%”中,中美技术路径的分歧日益显著:

Waymo路径:极度依赖自车传感器 + 高精地图 + 算力集中化,目标是达到99.999%的覆盖率,力图在车辆层面实现“全场景通吃”。

中国路径(代表如百度Apollo、蘑菇车联):车端实现约99%的感知覆盖率,剩余长尾场景通过AI网络“兜底”,强调“性价比、安全性与系统容错能力”的综合优化。

这种路径选择,背后是思维模式的不同:

Waymo在追求一个极致闭环;

中国企业则在建立一个可迭代、可协同的开放系统。

从产业化角度看,后者显然更贴近复杂、真实的城市空间,更容易商业化部署与规模化运维。

4.为什么中国能率先跑通AI网络?

从世界范围看,“互联自动出行”本应是理性技术选择。但为什么是中国率先跑通?

答案或许在三个方面:

  1. 政策机制的同步性

中国具备政府、城市与企业三位一体的试点机制,能让“从道路规划到AI部署”一体化推进。试点城市如桐乡,能在半年内完成智慧路口、边缘计算、AI系统等部署并运营。

相比之下,欧洲在SCEWC会议上多次表达“推进速度焦虑”——不同城市的规划滞后、标准不一、审批冗长,成为部署AI网络的最大阻力。

2. 产业结构的系统性

中国企业拥有“全链路协同”的能力。蘑菇车联自己生产路侧设备、自研AI大模型、控制平台、部署边缘计算系统,并参与城市规划。没有一家外国公司能覆盖如此广阔的系统集成能力。

这就像是盖房子:中国公司能包工包料、包设计、包施工;而欧洲公司还在争论该用哪种砖。

3. 落地场景的现实性

在国内,自动驾驶不仅是“技术炫技”,更是实用运营。在上海金桥、桐乡乌镇等地,蘑菇车联的自动驾驶车已常态化服务市民通勤、接驳比赛、城市物流、港口运输等。

欧洲则更多停留在“研究项目”层面,尚未形成可持续运营的商业闭环。

5

不是更聪明的车,而是更聪明的城市

如果我们跳出车辆层面思考,自动驾驶的本质,其实是“系统自动化”:

如果城市路口无法联网,车再智能也无法预判红绿灯失效;

如果道路施工无数据接入,车端感知再强也只能盲撞;

如果没有边缘计算和实时决策,就谈不上大规模调度和应急接管。

从这个角度看,未来的自动驾驶,不是买一辆车,而是“接入一个系统”;不是硬件竞赛,而是“谁能先跑通AI网络底座”。

从SCEWC的展台到中国智慧城市的实地部署,我们正见证一个范式转变的起点:

  • 自动驾驶,不再只是造一辆聪明的车;
  • 更是打造一个能实时看见、听见、反应的城市AI网络;
  • 不再是“我能自动开”,而是“系统能自动响应”。

在这场全球竞速中,中国的“实用主义路径”或许更接近真正的未来。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广汽核心管理层敲定!透露下步战... 本文自南都·湾财社。 采写 | 南都·湾财社记者 梁罗喆 编辑 | 柴华 11月16日,广汽集团新一...
不到10万买“全能”紧凑型纯电... 在十万以内的纯电车市场,大部分车型均以城市代步为主,续航短、配置简陋,定位小型车,难以满足用户对空间...
不丑但也不运动:全新宝马 5 ... 引言:当运动图腾向市场妥协,全新 5 系的身份重构 在豪华中大型车市场,宝马 5 系始终承载着特殊意...
智己LS9是如何成为上汽旗舰的 为什么说LS9是智己,乃至上汽的旗舰? 说实话,这年头在汽车圈里,旗舰这个词是被滥用的。什么车出来都...
风云A9L光辉四驱版本全球上市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林子)11月15日晚,奇瑞风云A9L光辉四驱版本全球上市发布,四驱尊贵版超级置...
国产首搭三腔空悬 试驾岚图泰山 出品 | 搜狐汽车·E电园 摄像 | 余伟 后期 | 丁卓 主持人 | 张云乾 编辑 | 蔡欣宇 ...
东风睿立达省电达人故事系列(七... 在2025中国国际商用车展上,东风股份以“乘东风 定乾坤”的磅礴气势,发布了全新的新能源战略规划与目...
央视“第一发布”首迎车企 长安... 11月11日,一场聚焦全球目光的汽车盛会在央视总部演播厅拉开帷幕。长安马自达携全球战略级新能源SUV...
原创 面... “高市早苗花式作妖!日系车在国内前景难测” “抵制日系汽车,做人要骨气!” “全民抵制日系汽车,让‘...
价值肯定 | 哈曼荣获金辑奖“... (来源:衡水日报) 转自:衡水日报 近日,由盖世汽车主办的2025第七届“金辑奖”颁奖典礼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