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于巅峰,落于泥潭
沈晖早年就在吉利集团扎根深了,那时候中国汽车业正起步加速。他2009年掺和进吉利收购沃尔沃那事儿,专管技术转移条款,确保吉利拿到实打实的专利和生产诀窍,这一步帮李书福省下不少弯路。
沈晖干活靠谱,2014年升到沃尔沃中国区总裁,领着团队搞XC60国产,销量一下子就翻倍,市场份额抓得稳稳的。XC60那车,国产后性价比高,消费者买账,威马还没影呢,他就已经在传统车企里混得如鱼得水。
可沈晖不满足,2015年辞职单干,创办威马汽车,口号喊得响,要做老百姓兜里钱够得着的智能电动车。中国电动车市场那会儿刚热起来,威马赶上好时候,融资一轮轮来,累计吸金410亿,够猛的。
建厂砸钱上百亿,温州和黄冈两个基地齐头并进,还整了个自动驾驶实验室,每年扔进去五亿搞研发。初期EX5车型推出来,2020年前月销能稳三千台左右,用户说智能系统操作顺手,续航也凑合。威马跟蔚来小鹏理想并称新势力四小龙,风头一时无两。
不过好景不长,疫情一来就把节奏打乱了。2020年供应链卡住,原材料涨价,威马销量从三千多台直线掉到五百台,公司资金链开始紧巴巴的。2021年财报一出,亏了82亿,这数字搁谁身上都得喘口气。
更别提沈晖那年薪酬1.26亿,员工供应商那边意见大,觉得钱烧得太随意。威马产品迭代慢,别人家激光雷达都玩转了,它还卡在老一套智能座舱上。市场卷得厉害,比亚迪小米后来居上,威马2022年销量不到三万台,库存压得喘不过气。
上市试了三次,全黄了。第一次冲科创板,财务审计不过关;第二次想借壳,市场波动太大;第三次转香港,监管卡得死。供应商账期拖到十八个月,设备抵押给银行换现金,资金链越来越脆。
烧钱无度,债务缠身
威马这烧钱模式,说白了就是典型的新势力通病,但它烧得更狠,没换来长久销量。融资410亿全砸进去,建厂研发销售到处铺摊子,产品定位中低端,EX5主打亲民价,可智能功能跟潮流脱节,用户反馈车机卡顿,售后响应慢。
疫情放大问题,成本控制松,实验室花钱流水账似的,技术输出却没爆款。2023年秋季,工厂停摆,员工欠薪4000万,供应商17亿,吉利专利侵权赔6.4亿,总债务超200亿,资产才40亿不到。
10月威马启动预重整,沈晖去慕尼黑车展晃一圈,转机纽约,从此音讯全无。家人早移民美国,留下烂摊子,这路子跟贾跃亭乐视崩盘后跑美国搞FF一模一样。
贾跃亭至少还有个FF壳子画饼,沈晖这儿债务甩得干净,评论区全是追责声。威马APP崩盘,用户故障超六成,座舱系统落后,别人激光雷达普及,它还原地踏步。
债权人听证会闹腾,法院受理后,宝能系的深圳翔飞跳出来,说投10亿复产,可市场早变样,比亚迪2024年出口43万台,中国电动车整体出口近590万台,威马仓库三年前车还堆着。
债务不是天灾,人祸成分大。沈晖团队扩张快,供应链乱,起火事件影响销量,投资人说太迷信融资,忽略迭代。中国汽车业大环境好,政策扶持电动车出口,威马却掉队,成教训。
沈晖2024年1月8日最后一条微博转南昌舰下水,IP在北京,下面全是讨债留言。威马从新势力前列坠落,债务压垮一切,供应商白皮书里承诺清偿,15万以下全现金,超的给信托份额,可执行起来难说。
复苏艰难,前路漫漫
2024年1月法院正式受理重整,3月公布负债细节,资产负债率高得离谱。4月3日重整计划批下,深圳翔飞接管威马四家公司,承诺首期10亿投资,清理库存推进复产。
宝能系背景有,但自家债务也不少,这步走得稳不稳还得瞧。威马APP部分恢复,用户仍抱怨卡顿,激光雷达缺席,技术落后几年。
2025年9月,公司发供应商白皮书,计划当月温州基地复产EX5和E5,目标年销1到2万台,泰国KD工厂布局,瞄准东南亚中东市场。2026年冲10万台,2027到2028年推高阶辅助驾驶车型,2028年启动IPO,2030年销量百万、营收1200亿。
这规划听起来雄心勃勃,可现实接地气点儿,供应商债款清偿慢,新股东资金到位不及时,市场已被比亚迪小米占稳。中国电动车出口势头猛,威马份额小,翻身靠真本事。
11月3日威马官宣“好事将近”,海报一发又删,业内猜是复产进展,但远水解不了近渴。沈晖还在美国,没回国迹象,威马喘口气,车主售后悬着,员工旧欠部分结清。
宝能注入有限,后续百亿投资没落地,竞争更激烈。中国汽车产业整体向上,电动车出口数据牛,威马这事儿提醒,烧钱不是王道,得技术用户双管齐下。沈晖像贾跃亭,债务阴影长,企业勉强续命,前路不确定,但行业大势好,这点没跑。
威马这路走得曲折,从融资烧钱到债务崩盘,再到重整复产,中间教训多。沈晖远走,留下200亿窟窿,供应商员工车主苦哈哈。中国电动车行业整体强,出口全球领先,威马能借东风复苏?得看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