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雷军的小米汽车还在为站稳市场脚跟而努力时,京东汽车以一场出人意料的“价格风暴”杀入新能源汽车战场。这款名为埃安UT Super的小型纯电轿车,以4.99万元的换电版价格和4.54万元的租电版实际到手价,瞬间成为行业焦点,甚至被网友戏称“让五菱宏光MINI EV都坐不住了”。
这款由京东联合广汽、宁德时代打造的“国民好车”,不仅价格颠覆认知,配置也颇具竞争力。搭载宁德时代巧克力电池的车型,续航里程达500公里,支持99秒极速换电,彻底解决用户里程焦虑。作为华为云车机首款搭载车型,其在智能交互、算力存储等方面均达到行业领先水平。安全配置上,倒车哨兵、540度全景影像等功能的加入,让这款低价车型丝毫不显“廉价”。
京东的造车之路并非一蹴而就。早在2017年蔚来ES8发布会上,刘强东夫人章泽天曾透露,丈夫仅用10秒就决定投资蔚来,这笔“闪电投资”曾被视为京东汽车梦的开端。然而,如今看来,那或许只是京东布局汽车产业的“前奏”。今年初,京东正式官宣造车计划,但并未急于推出产品,而是通过“国民好车上市计划”征集用户需求,甚至推出“个人定制”概念,让消费者参与车型设计,成功制造市场期待。
这场营销大戏的高潮,出现在京东首台车001号的线上拍卖会。23万人围观下,竞价从4.99万元起拍价一路飙升至7819万元,创下新能源汽车拍卖纪录。然而,最终买家却意外放弃付款,引发“自导自演”的猜测。业内人士分析,无论真相如何,这场拍卖已达成目的——通过极致话题性,让京东造车概念深入人心。7819万元的“虚拟价格”,为新车赋予了远超实际价值的品牌溢价。
与小米亲自下场造车的“重资产”模式不同,京东选择了一条“轻资产整合”路径。它不直接生产汽车,而是与广汽等传统车企合作,由后者负责制造,京东提供品牌、渠道和智能生态支持。这种模式让京东避免了建设生产线的高额投入,同时能最大化利用自身在物流、零售和科技领域的优势。例如,京东可依托全国线下门店和线上平台,为新车提供销售场景;已有的服务网络也能快速转型为汽车售后网点。
京东的“价格打法”与小米如出一辙。小米SU7靠性价比打开市场,京东新车则直接将价格拉至冰点,背后都是对规模效应的追求。对京东而言,汽车不仅是商品,更是生态入口——可与智能家居、物流网络形成协同,同时积累出行数据,为智慧城市布局铺路。但挑战同样存在:汽车行业的复杂性远超3C产品,安全性、可靠性和售后服务都是京东必须跨越的门槛;轻资产模式虽降低门槛,却也意味着对供应链的控制力减弱。
京东的入局,让本就拥挤的新能源汽车赛道再起波澜。它不追求“黑科技”或“颠覆行业”的口号,而是聚焦国民出行的基本需求,用资源整合和极致价格开辟新赛道。这场由互联网巨头发起的“汽车革命”,或许才刚刚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