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的是:2025智能驾驶深度报告:世界模型与VLA技术路线并行发展
报告共计:41页
智能驾驶迈入“端到端”与“双路线并行”新阶段,技术平权加速普及
近年来,中国智能驾驶行业迎来高速发展,新能源车销量与智能驾驶功能形成协同增长闭环,推动技术快速渗透。从早期依赖规则的分段式架构,到如今以数据驱动为核心的“端到端”技术路线,智能驾驶正经历一场深刻的技术变革。特别是2024年以来,以特斯拉为代表的“端到端”方案在国内掀起技术架构革新浪潮,小鹏、理想等车企纷纷跟进,推动高阶智驾功能搭载率稳步提升。
端到端技术通过打通感知、决策与控制全链路,显著减少了传统模块化系统带来的信息损耗与适配成本,实现了更高效的场景定位与模型自学习能力。其演进历程可分为四个阶段:从早期的“BEV+Transformer”实现感知端到端,到“占用网络”强化三维环境理解,再到模块化端到端与“OneModel”一段式架构的成熟。目前,行业已进一步分化为两条核心路径——VLA(视觉—语言—行为)和世界模型,呈现出并行发展的技术格局。
VLA路径以视觉、语言与行为的深度融合为特征,将“看到—理解—行动”三环节整合于统一模型中,强化了对复杂场景的语义理解和拟人化决策能力。小鹏、理想、小米等企业已在该领域实现量产布局,并通过工程化部署推动系统持续优化。然而,VLA在极端工况稳定性、长尾场景泛化能力以及多源数据融合等方面仍面临挑战,成为其规模化落地的关键瓶颈。
与此同时,世界模型技术路线则绕过语言中间层,直接基于三维空间感知数据进行物理规律推演与决策输出,具备更强的环境认知与预测能力。该路径强调对真实世界内在结构的建模,使系统能够在不依赖实时外部信号的情况下完成“脑内推演”,显著提升了系统的鲁棒性与泛化性。特斯拉、蔚来、华为等企业正积极布局相关方案,推动世界模型在仿真训练、成本控制与安全验证方面的价值释放。
随着智能驾驶技术不断演进,“智驾平权”也成为行业重要趋势。头部车企通过规模化生产与供应链整合,将高阶智驾功能下放至10万至20万元价位段车型,推动城市NOA等复杂功能从中高端市场向大众市场加速渗透。这一进程不仅提升了消费者的智能化体验,也进一步激发了产业链各环节的创新活力。
展望未来,VLA与世界模型作为两大主流技术路线,将继续在感知维度、时序记忆、成本控制等方面深化演进。随着算法、算力与数据的协同突破,智能驾驶系统正从“被动复现”走向“主动认知”,逐步实现对人类驾驶行为的深度模拟与超越。在这一过程中,掌握核心技术、数据闭环与工程化能力的企业,有望在智能化竞争中占据先机,推动整个行业迈向更加安全、高效与普惠的新阶段。
以下为报告节选内容
报告共计: 41页
中小未来圈,你需要的资料,我这里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