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欧洲汽车圈炸了个不大不小的雷,据彭博报道,欧洲汽车工业的主要游说团体直接放话,说因为Nexperia芯片不够用的情况越来越严重,欧洲的汽车组装线恐怕要停摆,当地车企说不定几天内就得停产。
这可不是小打小闹,要知道汽车业对欧洲经济来说,那可是撑场面的行业之一。
事儿的源头得从荷兰政府说起,去年二季度,荷兰政府用紧急权力把Nexperia公司接管了,理由是保护战略生产资源。
本来这操作看着是为了安全,但后续麻烦就来了Nexperia的芯片出口被限制了。
而这家公司产的芯片,刚好是汽车控制单元里的关键角色,负责的是车身电子稳定系统这类不能缺的功能。
荷兰这步棋走得有点急,没料到会直接卡了欧洲车企的脖子,毕竟这芯片在欧洲汽车用芯片里能占8个百分点,不是说换就能换的。
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ACEA)也没闲着,周三就出来喊话了,说现在车企都靠着越来越少的库存维持工厂运转,有些企业已经在为停产做准备了。
协会总干事西格丽德・德弗里斯还特意提到,虽然各方都在推外交解决,但成员企业反馈,部分零部件供应已经断了,组装线停产可能就剩几天时间。
我挺意外的,2021年全球芯片短缺时,欧洲车企已经吃过减产的亏,怎么这次库存还这么紧张?
后来查了下ACEA的报告才知道,现在车企平均库存也就撑1.5到2周,正常时候怎么也得4到6周,这库存消耗速度确实超出预期了。
本田停了奔驰扛:车企应对差在哪儿?
芯片不够用,车企的日子自然不好过,但不同车企的应对方式差别还挺大,本田那边已经有动作了,旗下墨西哥一家工厂直接暂停了汽车生产。
这家工厂主要产CR-V混动版,年产能差不多30万辆,这下一停,全球这款车15%的供应都要受影响,想买的人估计得更等了。
反观奔驰,情况稍微好点,周三奔驰说,通过调用受影响组件的库存缓冲,短期内还有足够的Nexperia芯片维持生产。
本来想觉得奔驰能撑很久,但后来发现,它也就是家底厚点,优先调配了高端车型的芯片库存,还跟供应商谈了临时替代方案,这也不是长久之计。
为啥差距这么大?其实不难理解,像奔驰、大众这种大车企,全球供应链体系完善,库存管理也更灵活,遇到问题能调动的资源多。
但中小车企就惨了,议价能力弱,供应链也单一,库存缓冲能力差,怕是会成为第一批停产的对象。
ACEA的成员里,除了大众、Stellantis这些乘用车企业,还有沃尔沃、戴姆勒卡车等商用车企业,这么多企业挤在一块抢芯片,中小车企的压力可想而知。
说了车企的情况,那行业协会ACEA这会儿能做啥?ACEA总部在布鲁塞尔,平时主要帮成员企业在政策制定和贸易谈判里发声。
这次危机,它也在积极跟各方沟通,比如荷兰政府、Nexperia管理层,还有欧盟贸易部门,想推动问题尽快解决。
不过协会的权力有限,没有强制力,能不能解决全看各方愿不愿意妥协。
之前2021年芯片短缺时,ACEA也牵头跟欧盟委员会协商过,让芯片商优先供应汽车行业,效果只能说一般。
对比美国汽车制造商联盟,人家能直接跟联邦政府对接要政策支持,ACEA在这方面确实差点意思。
欧洲造芯片救急?远水难救近火
可能有人会问,这次芯片短缺是偶然吗?还真不是,近年来全球汽车产业好几次被芯片供应波动坑过,车企停产、产能下调是常有的事。
就说2021年那次,因为疫情后汽车需求突然反弹,芯片商又把产能转向了消费电子,结果全球汽车减产超1000万辆,经济损失超500亿美元。
对比2021年,这次短缺有啥不一样?首先是聚焦的芯片类型不同,这次主要是车辆控制单元用的简单芯片,不是2021年那种高端芯片,其次是地域集中,主要影响欧洲,不像上次全球遭殃。
但两次危机暴露的问题其实差不多汽车行业对芯片供应链的预判能力不行,跟芯片商也没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合作机制,总是等问题来了才着急。
那欧洲就眼睁睁看着吗?当然不会,现在业界都在呼吁加强欧洲本土芯片供应能力,欧盟也早就行动了,2023年就生效了《芯片法案》,计划到2030年让本土芯片产能占全球20%。
英特尔在德国马格德堡建的工厂,预计2027年投产,这都是具体的动作。
车企也没闲着,大众跟意法半导体合作开发汽车专用芯片,宝马还投资了本土芯片设计公司,都想在供应链上多留个心眼。
但本土产能建设不是拍脑袋就能成的事,建一个芯片工厂要花超100亿欧元,技术周期还得3到5年,现在芯片都快断供了,等工厂建好,黄花菜都凉了。
更别说还有技术、人才这些门槛,远水根本解不了近渴,有人提议车企跟芯片商搞“垂直整合”,就是车企自己参股或者控股芯片企业,这样能保证供应。
但这种模式风险也大,芯片行业投入高、周期长,车企跨界搞这个,怕是会分散精力,并非明智之举,芯片短缺不仅坑车企,对欧洲经济和消费者也有影响。
欧盟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欧洲汽车产业占区域GDP约7%,直接就业人数超1300万,要是停产持续一个月,区域GDP估计得减少0.3%,这对正在复苏的欧洲经济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对消费者而言,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提车变慢,现在大众ID.3电动车的交付周期,已经从之前的6周延长到10周了。
车企为了减少损失,会优先保障热门车型的生产,那些小众车型的交付时间怕是会更久。
本来想选小众车型的消费者,这下可能得重新考虑了,要么等,要么换车型,确实挺麻烦的。
总的来说,这次Nexperia芯片短缺,根源是荷兰政府的接管行动,直接导致芯片出口受限,进而引发欧洲车企的停产危机。
ACEA的预警、车企的差异化应对、协会的沟通努力,都是这场危机里的缩影,它不是孤立事件,而是汽车行业供应链问题的又一次爆发。
短期来看,能不能解决全看外交沟通和库存调配,长期来看,欧洲本土芯片产能建设和供应链多元化才是关键。
后续大家可以多关注荷兰政府的出口政策会不会调整,还有欧盟《芯片法案》的落地进度,这些都直接关系到欧洲汽车业的未来。
毕竟汽车业稳住了,欧洲经济复苏才能更稳,消费者也不用为提车发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