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智能汽车真是越来越 “聪明”,但也越来越 “能看”—— 车外一圈摄像头扫过去,路边行人的脸、路过的车牌,全给记下来了。说实话,以前开车路过小区,总觉得那些自动驾驶测试车的镜头盯着人看,心里多少有点发毛。这下好了,新出的安全新规直接给这些摄像头套上了 “紧箍咒”。
最让人在意的就是那个 1 秒匿名化要求。意思就是车外摄像头拍到的人脸、车牌这些私人信息,得在 1 秒钟之内处理成模糊的样子,不能留存原样。你别说,这速度是真快,比咱们手动删照片都麻利。之前听说有小区业主抗议,说自动驾驶车总对着窗户拍,家里隐私都快保不住了,现在这规定一出来,总算能松口气。
还有个硬规矩:人脸数据绝对不能带出境外。这可不是小事,想想那些国外车企,要是把咱们国人的人脸数据都传回去,谁知道会用来干嘛?之前看新闻里说,有的智能汽车品牌后台能调阅行车数据,连驾驶员的面部表情都有记录,现在想来真是后怕。新规直接把这条路堵死了,管你是车企还是技术公司,敢往外传就等着受罚。
说到数据,我就想起前阵子那个理想 L9 的事。车主自动泊车刮了车,结果事故前后几小时的记录全没了,车企说可能被覆盖了。这理由谁信啊?新规里就明确了,车企得把数据安全管起来,不光要保护个人信息,还得保证关键数据不丢不漏。以后再出这种 “数据失踪” 的事,可没法随便找借口了。
其实早该这么管了。现在路上跑的自动驾驶车越来越多,从 L3 到 L4 级的都有,这些车每天收集的数据海了去了。之前总担心这些数据被滥用,要么是侵犯隐私,要么是泄露出去有安全风险。现在新规把数据分类保护、风险评估这些都写清楚了,企业要是没做到位,就得担责任。
不过话说回来,这对车企也是个考验。1 秒内完成匿名化,技术上得过硬才行。但技术再难也得做,毕竟安全才是第一位的。之前有些车企总想着炫功能,说自家车能识别几百种场景,却在数据安全上打马虎眼,这种本末倒置的事儿,以后肯定行不通了。
我身边有朋友开智能汽车,他说最烦的就是不知道车在偷偷收集啥数据。有时候路过敏感区域,都想把车外摄像头挡住。现在新规要求车企得告诉用户收集了啥、怎么用,还得给车主查数据的途径,这才叫把权利还给用户。
人脸数据禁出境这条,我觉得特别有必要。现在国际上对数据跨境管得都严,咱们的人脸信息可是敏感得很,一旦出境被滥用,后果不堪设想。新规里还说了,重要数据都得做风险评估,报给相关部门,这相当于给数据加了道 “安全阀”。
之前总听说智能汽车数据是 “金矿”,企业都想抢着挖。但挖金矿也得有规矩,不能把别人的隐私和安全当垫脚石。那些动不动就消失的行车记录、偷偷收集的人脸信息,说到底还是监管没跟上。现在新规落地,算是补上了这块短板。
想想以后开车,路过自动驾驶车也不用躲着镜头了,知道自己的脸 1 秒内就会被 “打码”,心里踏实多了。人脸数据不出境,也不用担心信息被传到国外去。就是不知道那些车企能不能赶紧跟上,别光说不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