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香识女人》电影的男主角,在影片最后的演讲中,说过一句话:如今我走到人生的十字路口,我总是清楚哪条路是对的,毫无例外,我都清楚,但我从不走。知道为什么吗?因为太难了。
当时听到这句话,瞬间被击中。对的事情,从道理上来讲,应当做,但我跟男主一样,很多时候也选择不做。
比方说,跑步锻炼,这是对的事情,也是唯一一个,只要付出,就肯定有回报的事情,但我做的很差,从来都没有完成过年初定的目标,总是这样或那样的借口不去做。
再比如,公司的产品定位,以前在这方面想的很少,只是想到了某点子就去做,很少全盘考虑,并且还自诩为行动力强。其实现在想想,就是网上常说的: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战略这个事情,是要不停的调研打磨、深入思考的,定位也是。但这些事情太费脑子了,所以我不愿意去做。
说到定位,我想到之前李想的分享,他说:今天所有的汽车企业,出的最大的问题,都是来自于用户的定位问题。
有的品牌汽车,它的用户定位是年轻人,结果买车的都是一帮老头。这就出问题了,这说明企业的所有营销手段、产品方式全是错的。
还有的品牌汽车,从网约车市场切入,价格定位主打一个便宜,获得成功后,再切入家庭用车时,还沿用网约车的价格定位,但为什么销量却很惨淡呢?这是因为网约车的低价,是建立在汽车的减配上,用户买来是营运的,而不是自家用的,所以只考虑产品价值。而家庭用车则不同,用户不仅考虑产品价值,也会考虑情绪价值。
理想汽车的产品定位,是基于对买车人群的拆解,他们调研发现,初次买车的人数越来越少,所以就导致,过去的很多神车,现在销量锐减。如哈弗H6,现在的销量只有以前的一半;宝骏730,只有过去的十分之一。但是买第二辆车的用户人数则越来越多,所以他们针对这部分人群,进行汽车配置的设计。
只有定位清晰,方向才会明确,执行力才会强。否则在模糊不清的状态下,人是很难做到全力以赴的。
什么事情最重要?
对于企业来说,除了定位清晰以外,还有哪些事情是最重要的?
段永平今年在浙大的分享中,提到:有人说勤奋最重要,他说不是,他说做对的事情最重要。因为说勤奋重要,人就会变得更勤奋吗?别人不知道,至少他自己不会。
当时看到他说的这段话,真的是醍醐灌顶。勤奋是做成一件事情的必要条件,但绝对不是一个充分条件。想要做成一件事,必须把事情做对才行。
过去,我老是自诩是一个勤奋的人,也时常为这个勤奋的品质作自我感动,现在想想,其实这是一个非常愚蠢的表现。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做生意的本质,是为了感动客户,而不是感动自己。只有客户感动了,才会购买你的产品、你的服务;如果只是自己感动,而客户却不为所动,说明我们提供的产品、服务根本没有价值。
说到这里,我想到以前有一次去金山跑业务,当时冬天早上比较冷,我天没亮就起床坐第一班的3号线地铁,然后转1号线到莲花南路,再转莲卫线公交,下了公交,又步行十几分钟,才到客户那,这在路上的时间,单趟就花了三四个小时,当时还为自己的辛苦感动过,并且还理所当然的认为,如果客户不跟我签单,就太不够意思了。
现在想想,真的挺可笑的。其实客户能不能跟我签单,跟我坐什么样的交通工具过去,没有半毛钱关系,只跟我能提供什么样的价值有关系。就像一粒药的研发,甭管你花了十几亿,还是上百亿,没有疗效,就一点价值都没有。
所以我们要想做成一件事情,就得在疗效上下功夫,在对的事情上下功夫。
那么什么是对的事情呢?
对于企业来说,除了在价值观上要正直、诚信、守诺以外;在决策上,个人觉得,可以切换一下视角:就是站在未来的视角看现在。
看当下的这个决定,在未来5年、10年,或者20年后来看,是不是当下应该做的?如果当下的决定,能够产生未来想要的结果,那当下就应当去做。反之,就不应当做。
德鲁克说过:创造未来的行为,就发生在今天。没有未来的目标,那今天的行动,多半是重复昨天的事。
对于汽配企业来说,如何做出一个好决定?道理也是一样的,也要站在未来的视角看现在,看当下的决定是否符合长远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