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联合多家行业权威机构发布的《智能网联汽车网络技术路线图(2025-2030)》,共计43页,系统规划了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在网络通信、算力基础设施与网络安全三大方向上的技术演进路径,旨在构建一个“连接-计算-安全”协同支撑的智能网联体系,推动汽车从单一交通工具向智能移动终端全面转型。
一、市场现状与发展态势
二、核心技术方向与目标
1.通信网络:多网协同,全域覆盖
5G/5G-A:提升网络连续性与确定性,目标覆盖率达98%以上,时延低至50ms@99%。
C-V2X:推动LTE-V2X规模化上车,新车搭载率目标30%,路侧覆盖率达98%。
卫星通信:弥补地面网络盲区,推动终端集成与低轨星座建设,实现“天地一体”无缝连接。
基础设施数据传输网络:构建高可靠、低时延的光纤与OTN网络,支持车路云数据高效回传。
2.算力基础设施:端边云协同,算网一体
构建“端-边-云”分级算力体系,实现算力资源统一调度。
目标:端侧算力≥200TOPS,边缘云智算覆盖率≥90%,端到端时延≤20ms。
推动异构算力协同与国产AI框架适配,支撑自动驾驶实时决策。
3.网络安全:纵深防御,主动智能
构建“端-管-云”全链路安全体系,引入AI实现威胁自动识别与响应。
建立统一身份认证体系,推动国密算法应用,并布局抗量子密码技术。
目标:实现跨行业、跨体系互信互认,保障数据与通信长期安全。
三、当前挑战与产业态度
总结与启示
本报告明确指出,智能网联汽车已进入“场景驱动”与“多网协同”的新阶段,未来网络必须实现“永不离线”的泛在连接,算力必须实现“端边云一体”的弹性调度,安全必须实现“全链路纵深防御”。唯有通过跨行业协同、标准先行、技术攻关与商业模式创新四轮驱动,才能在全球智能网联汽车竞争中占据制高点。中国若能把握此次技术变革机遇,不仅将重塑汽车产业生态,更将在全球智能出行领域树立新标杆。
完整报告获取:三个皮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