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0月24日,保时捷发布了令全球汽车行业震惊的财报:
2025年前三季度营业利润仅4000万欧元,较去年同期的40.35亿欧元暴跌99%。
营业利润率从14.1%骤降至0.2%,几乎归零。
更触目惊心的是第三季度单季表现,Q3亏损9.66亿欧元,而去年同期盈利9.74亿欧元。
这意味着保时捷每卖出一辆车,就要亏损约12万元人民币。
财报发布前几天,保时捷已宣布重大人事变动:现任CEO奥博穆不再担任保时捷CEO,由迈凯伦前CEO迈克尔·莱特斯接任,任命自2026年1月1日生效。
迈克尔·莱特斯
这一换帅决定结束了奥博穆同时领导大众集团和保时捷的“双重CEO”模式。
战略摇摆:电动化转型的巨额学费
保时捷利润暴跌的背后,是一场关于电动化方向的战略摇摆付出的沉重代价。
2022年,保时捷曾雄心勃勃地宣布“2030年纯电车型占比超80%”的战略目标。
然而仅仅三年后,2025年9月,公司却宣布重回内燃机赛道,将产品规划从全面电动化调整为内燃机、插混、纯电三线并举。
这一战略急转弯带来了高达27亿欧元的特殊支出。
其中,产品策略调整导致约17亿欧元额外支出,电池业务调整产生约4亿欧元费用。
保时捷宣布推迟纯电718上市计划,将燃油车生命周期延长至2030年代,甚至投入8亿欧元升级内燃机技术。
公司终止了电池自产计划,对高性能电池子公司Cellforce进行重组。
这些战略重组措施,预计将使保时捷2025年营业利润遭受31亿欧元的冲击。
保时捷和母公司大众集团已双双下调2025年盈利预期。
市场溃败:从利润奶牛到业绩拖累
保时捷在全球主要市场的表现全面下滑,曾经的核心市场如今成为业绩拖累。
中国市场的溃败尤为触目惊心。
2025年前三季度,保时捷在华销量仅为32195辆,同比下滑26%。
与2021年9.5万辆的峰值相比,销量萎缩近三分之二。
中国曾长期是保时捷全球最大单一市场,贡献其超30%的销量。
如今,这一市场份额已缩水至仅15%,从全球第一市场跌至第三位。
在北美市场,保时捷销量虽增长5%至64446辆,但美国15%的进口关税使其前三季度额外付出3亿欧元成本。
公司预计全年关税损失将达7亿欧元。
欧洲本土市场同样不容乐观:德国市场销量下降16%至2.25万辆,欧洲其他地区下降4%至5万辆。
产品困局:电动化进程遭遇重重障碍
保时捷在电动化转型过程中,产品层面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作为传统豪华品牌中较早推出的纯电车型,Taycan曾一度受到市场欢迎。
但2024年其销量下滑49%,接近腰斩。
保时捷不得不削减祖文豪森工厂的生产班次,以应对Taycan需求的急剧下降。
备受期待的纯电Macan同样表现不佳。
尽管搭载宁德时代100kWh电池、拥有784公里续航的亮眼参数,却未能打动消费者。
其800V超充系统的实际适配率仅65%,多次因技术问题延期交付,彻底消耗了市场耐心。
保时捷在智能化方面的短板也日益凸显。
据分析,保时捷技术路线“重三电、轻软件”,车机系统流畅度与本土化功能落后,难以满足中国消费者对智能化的高需求。
入门级Macan近60万元起售价的车型未标配驾驶辅助系统,选装费用高达2万元,与中国本土豪华品牌形成鲜明反差。
领导更迭:十年掌舵人奥博穆卸任
在业绩危机的背景下,保时捷迎来了领导层更迭。
掌舵保时捷近十年的CEO奥博穆突然卸任。
他自2015年担任保时捷CEO,并于2022年9月起同时领导大众集团和保时捷,这种“双重CEO”身份一直受到外界质疑。
奥博穆卸任的背后,是德国工会和股东的施压。
他们认为奥博穆已分身乏术,难以同时应对大众集团和保时捷的双重挑战。
特别是在保时捷经营危机爆发的背景下,投资者要求其辞任其中一个职务。
接任者迈克尔·莱特斯是保时捷老将,曾于2000年至2013年间在保时捷任职长达13年,是卡宴车型的早期开发负责人。
之后,他加入法拉利担任CTO超过8年,主导开发了数款重要车型和尖端技术。
2022年,莱特斯成为迈凯轮CEO。
前阿斯顿·马丁CEO安迪·帕尔默评价道:“这有点像一个有毒的圣杯。他(莱特斯)肯定会遭遇风暴。”
行业困境:传统豪强的集体焦虑
保时捷的困境并非个案,而是传统豪华汽车品牌集体面临的挑战。
奔驰集团已将“2030年全面电动化”调整为“2030年新能源车型(含混动)占比最高50%”,并称将在主要市场继续销售内燃机车型。
奥迪撤销了“2026年以后不再推出新款燃油车,2033年彻底停售燃油车”的计划,不再设定燃油车终止时间表。
宝马也明确宣称“全面电动化不现实且危险”,将重心转向混合动力与燃油车并行发展。
这些战略摇摆的根本原因在于,除了中国市场的新能源渗透率超过50%外,全球其他主要汽车市场仍以燃油车为主旋律。
欧洲渗透率只有23%,美国只有9.5%,日本只有2%。
保时捷的教训表明,对于传统豪华品牌而言,电动化转型不仅仅是动力系统的改变,更是对品牌定位、产品思维、用户体验的全方位挑战。
保时捷CFO约亨·布雷克纳将2025年定义为必须经历的“低谷”,并期望从2026年起迎来“显著改善”。
公司已启动组织结构优化,计划在未来几年内裁员1900人,并于今年内裁减2000个临时岗位。
面对经营压力,保时捷正在产品端做出艰难调整,甚至宣布将停产燃油版Macan、718 Boxster和Cayman。
这其中,Macan是保时捷卖得最好的车系,前三季度卖出6.48万辆,几乎贡献了总销量的三成。
华尔街分析师普遍认为,保时捷的整改可能需要3-5年时间。
随着奥博穆的离开和莱特斯的上任,保时捷的未来充满了新变数。
这位新任CEO在多个豪华品牌任职的经历被视为重要筹码,但他面临的挑战是将保时捷从当前的危机中带出,重新校准航向。
在电动化浪潮中,没有品牌能仅凭历史光环前行。
对于保时捷而言,如何在坚守品牌基因与拥抱产业变革之间找到平衡点,将决定它能否重返豪华车品牌的利润神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