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技术货架”又摆满!奇瑞自研“硬通货”藏不住了
创始人
2025-10-23 15:35:58
0

不久前已经成功在港股完成IPO的奇瑞,这一次通过秀技术家底,再次引来全球媒体的关注。在2025奇瑞全球创新大会上,一系列扎实的技术成果集中亮相,标志着“瑶光2025”战略已进入全面收获期。

自2022年该战略启动以来,奇瑞在五大技术领域的布局逐步完善,并在接连三届的科技DAY与创新大会上持续深化。如今,这些努力已转化为用户可感知的产品力,逐渐赢得市场认可。

从成功横渡长江的越野车型纵横G700,到具备“蟹行”能力的智能底盘,再到能量密度“遥遥领先”的固态电池,奇瑞在本届大会上完整呈现了其刚摆上“技术货架”上的“硬通货”。

固态电池两年后“装车”

2025奇瑞全球创新大会上,奇瑞一口气“输出”多个技术品牌和自研的核心技术成功。其中在新能源技术方面,首次被命名为“犀牛电池S”的固态电池和超快冲补能技术“迅龙秒冲”颇为引人关注。

大会上奇瑞首次披露了其自研的全固态电池的最新消息——犀牛电池S将于2026年投入定向运营,2027年启动首批装车验证后再批量上市,搭载该电池的EV车型纯电里程整车续航可达1200~1300公里,最大续航可实现1500公里。

能量密度方面,犀牛S全固态电池模组采用原位聚合体系固态电解质和富锂锰正极材料等前沿技术,电芯能量密度可达600Wh/kg,约为当前主流磷酸铁锂电池的三倍以上。

在安全方面,犀牛电池从材料到结构都做了全面强化。其采用的隔膜抗拉伸强度达到国家标准的三倍,电芯与整体结构设计水平也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即使在极端测试条件下,比如遭受电钻钻孔、钢针穿刺、50%挤压变形乃至浸水等极端破坏性测试后,均未发生冒烟、起火等热失控现象,并能维持正常的放电工作,展现出很高的安全冗余。

根据规划,奇瑞正积极推进固态电池研发与试制工作,并计划在2027年完成装车验证,为下一代电动车的能源方案做好技术储备。

“方舟”两栖动力横空出世

出了固态电池的核心技术参数首次曝光,奇瑞引以为傲的横跨造车和造车两个行业的融合技术——“ARK方舟”两栖动力系统,第一次被推送到聚光灯下。率先搭载这套系统的奇瑞首款豪华越野新能源产品——纵横G700更是在不久前,已经率先完成中国量产越野车第一次“横渡长江”的历史性壮举。

10月16日上午,奇瑞独立豪华越野品牌旗下的首款量产新车——纵横G700成功横渡长江。车辆从安徽芜湖长江水域黑沙洲渡口启航,耗时22分钟,以7公里/小时的速度穿越1480米宽的江面,最终平稳抵达南垄汽渡渡口。纵横G700是首款横渡长江的量产越野车。

纵横G700能横渡成功,靠的正是奇瑞行业首创的“方舟”水陆两栖系统。

首先,系统依托于核心零部件IP68级别的防尘防水标准,为车辆的浮渡能力构建了坚实的密封基础。在此基础之上,整合于车底的800V高压碳化硅高转速推进器,提供了高达3000N的推力。这套精准可控的动力系统,确保了这台超过3吨的越野车在复杂江流中也能获得卓越的稳定性与操控性。

据奇瑞汽车执行副总裁李学用介绍,奇瑞自研的这套“方舟”两栖技术,涵盖800V动力推进系统、水下智能航行稳定系统、绿色航行环保系统、从车身到地盘的全域密封系统和发动机IP68级防水技术等一系列“硬核”技术。一旦硬派越野“上车”方舟两栖,意味着“逢山不必开路遇水不必架桥”。

“鲲鹏天擎”再破热效率纪录

在传统燃油车时代,以技术“理工男”自居的奇瑞,主打的核心技术是“三大件”(发动机、变速箱和底盘),其中最引以为傲的是早年奇瑞通过跟海外公司AVL联合开发的发动机技术。经过几十年的成长,奇瑞早已完成从师从“高手”造发动机,过渡到自研全球顶级发动机技术的“蜕变”。

今年9月,奇瑞龙山试验中心实现全球首个48%热效率汽油发动机点火,通过26:1超高膨胀比设计和绝热涂层等技术突破能耗极限。如今,奇瑞拿出的这套自研发动机技术,已经让诸多燃油车玩家坐不住了。在2025奇瑞全球创新大会上,首次亮相的奇瑞自研混动发动机——鲲鹏天擎,让业界为之一震。

将发动机热效率提升至48%,这是奇瑞发动机技术团队交出的一份硬核成绩单。在当前行业普遍水平尚停留在45%上下,每向上突破1%都需要攻克大量技术难题。奇瑞凭借结构创新和工艺设计(深度阿特金森循环+深度米勒循环+35%外部ERG率),成功达成了这一目标。

将燃油机热效率提升到48%以上,是“理工男”奇瑞通过技术创新为汽车工业核心技术突破现有行业天花板做出的突出贡献。这项突破带来的直接收益,是实实在在的省油。数据显示,热效率每提升1%,对应油耗便能降低约2.5%。更重要的是,这项核心技术也为奇瑞的混动车型注入了强大的全球竞争力。

相关核心技术的突破,为奇瑞在新能源时代转型注入了强大动力。目前,已经搭载奇瑞鲲鹏天擎混动专用发动机技术的车型已经投放市场——混动旗舰产品奇瑞风云T9和风云A9L,高端子品牌瑶光CDM和揽月CDM,以及不久前上市的豪华越野品牌首款新车——纵横G700。

人形机器人已量产“出海”

在今年的2025奇瑞全球创新大会上,让外界震惊的另一大成果是,奇瑞蛰伏去年提前布局的机器人赛道,已经“开花结果”。在创新大会开幕当天,奇瑞旗下的“安徽墨甲智创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首次向媒体“开放”,而此时其量产的首款类人机器人已经量产“出海”,并拿到欧盟“通行证”。

在创新大会的第二天,墨甲机器人召开单独的品牌发布会,高调宣布其未来发展战略和“出海”计划。在此之前的2025年4月,奇瑞汽车宣布已完成首批墨甲人形机器人220台的全球交付,奇瑞成为全球首个批量交付自研人形机器人的车企,也称得上是机器人商业化领域的“先驱”。

奇瑞为什么要做智能机器人?

奇瑞董事长尹同跃在10月19日的专场发布会上明确了战略逻辑:汽车与机器人在感知、规划等底层技术同源,墨甲项目是智能化战略的自然延展。更重要的是,奇瑞希望将汽车工业中成熟的品质管控与成本控制体系引入机器人领域,以此加速智能机器人的商业化普及进程。

目前,墨甲机器人核心产品“墨茵”已经展现出令人印象深刻的能力:“她”身高1.67米、重65公斤,全身共有41个可活动关节,单手就有12个,步行速度最快每秒1米。它不仅能够理解11种语言,还拥有一双灵巧的“手”——具备17个自由度,抓取力度达到200N,能够完成一些精细操作。

据悉,该机器人已通过4000小时严格测试,并成为首个获得欧盟认证的人形机器人。根据规划,奇瑞将在2030年前交付9万台机器人犬与4万台人形机器人。为此,公司向全球伙伴开放合作,提供订阅、买断及场景定制等多种灵活模式,共同加速智能机器人在各场景中的实际应用与普及。(完)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比亚迪“海狮06速度”震撼车市... 10月31日,比亚迪海洋网旗下“高能超享SUV”海狮06在上市第一百天,正式迎来第十万辆整车下线。这...
电车复购率近百分百背后:里程焦... 近期一项针对新能源汽车用户的调查显示,超过98%的电车车主在换购时仍会优先考虑电动汽车。这一数据初看...
为什么是欧拉5,成为了长城“猛... 长城纯电的开路先锋,小车,也有大野心。 用七年时间,从“更爱女人”走向“全球城市精品”,欧拉完...
鸿蒙赋能天籁,燃油车智能升级,... 央视财经“风云汽车”携手东风日产与华为乾崑,在华为园区共同打造了一场以“燃油车智能化的新答案”为主题...
比亚迪深化“纯电+混动”双线布... 在近日开幕的2025东京车展上,比亚迪以“ONE BYD”为主题,携乘用车与商用车全线产品重磅亮相,...
纯电TT具现化,奥迪Conce... 近日,奥迪为Concept C举办了一场试驾活动,媒体记者首次在意大利多洛米蒂山旁边的封闭道路上,试...
原创 一... 天然气清洁能源是目前商用车中占比比较大的能源类型,尤其是在气价动辄低至三块七八的西北地区,一辆优秀的...
比亚迪宋家族OTA升级来袭,老... 比亚迪近日通过官方渠道宣布,针对宋家族多款车型启动新一轮OTA升级。此次升级覆盖宋L DM-i天神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