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胎这东西真有意思,平时看着圆滚滚的不起眼,真出问题能把人吓出一身冷汗。前阵子我那车总感觉没劲,加油时油门踩下去半天没反应,去加油站的频率都比以前高了,一开始还以为发动机出了毛病,琢磨着要不要花大价钱修,结果修理厂师傅捏了捏轮胎,说就是胎压太低闹的。
师傅把胎压表往气门嘴上一怼,数字跳出来才 2.0bar 不到。他说这数值差得可不小,轮胎气压不够,胎面跟地面接触的面积就变大,车子跑起来就像拖着俩沉重的脚,能不费油吗?我当时还不太信,毕竟平时开车也没感觉轮胎有啥异样,后来师傅给充到 2.5bar,开回家的路上就明显觉得车子轻快多了,方向盘都顺手了不少。
说实话,以前我根本没把胎压当回事,总觉得只要轮胎没瘪就不用管。直到有次夏天跑高速,开着开着突然听见 “砰” 的一声闷响,右后胎直接爆了,车子瞬间往旁边偏,我死死攥着方向盘才稳住,现在想起来还后怕。后来才知道,那天胎压本来就低,加上高速上轮胎摩擦发热,胎壁变形太厉害,可不就容易爆嘛。老司机都说,胎压低比胎压高危险多了,高速上爆胎的十有八九都是胎压不足导致的。
你别说,调整完胎压后我特意留意了油耗,以前一箱油顶多跑五百公里,现在居然能多跑小五十公里,算下来续航差不多提升了一成。后来查了查才知道,这不是我的错觉,确实有测试过,胎压从 2.0 调到标准值,百公里油耗能降小半升呢。虽说看着不多,但日积月累下来,省的油钱可不少,这不比精打细算找便宜加油站划算?
不过 2.5bar 也不是万能的,得看具体情况。我那 SUV 的说明书上就写着,满载的时候后胎要稍微高一点,大概 2.6bar 就行。而且得注意是冷车测胎压,上次我刚跑完高速就去测,数值飙到 2.8,吓我一跳,还以为充多了,后来才知道热胀冷缩,跑过之后的胎压不准。冬天更得留意,气温一降胎压就往下掉,大概每降十度就少 0.1bar,要是降太多就得及时补补气。
有朋友说他每周都查胎压,我觉得太麻烦,师傅说其实不用那么频繁,每月查一次就够了,除非是要跑长途或者载重物。现在我车里备了个手动胎压计,也就几十块钱,每次洗车的时候顺便测一下,几分钟的事儿。上次帮邻居测,他那车胎压才 1.8,我说你这不仅费油,轮胎也容易坏,他充完气第二天就说车子好开多了。
真的,别小看这小小的胎压,太高太低都不行。充太足了也麻烦,过减速带颠得厉害,胎噪也大,关键是遇到坑洼路面容易鼓包。之前我表弟就图省油充到 3.0bar,结果没过多久轮胎侧面就鼓了个包,只能换个新的,花了好几百,反而得不偿失。
最靠谱的还是看自己车的标准值,一般车门边上或者油箱盖内侧都贴着,轿车大多在 2.2 到 2.5 之间,SUV 能稍高点,但也别超过 3.0。我那车就认准 2.5bar,不管冬天夏天基本都这个数,厂家设计的时候肯定都算好了,咱照着来准没错。
以前总觉得养车就是换机油、刹车片,压根没把胎压放眼里,现在才明白这是最该注意的小事。每月花几分钟查个胎压,既能省点油钱,还能避免爆胎的风险,轮胎寿命也能延长不少。你说这事儿多划算,可别等出问题了才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