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营销光环背后,安全红线不可越,别让期待成遗憾
创始人
2025-10-17 10:00:35
0

近期,小米汽车接连陷入安全争议,两起燃爆事故引发的信任危机,将这家科技企业推上舆论风口浪尖。从“年轻人的第一台车”到被质疑“最后一台车”,公众对小米造车逻辑的审视愈发尖锐。

“智能电动汽车不是手机加四个轮子。”行业专家指出,当科技企业跨界造车时,往往将3C产品的迭代思维移植到汽车领域,却忽视了交通工具“安全至上”的核心属性。手机故障可通过重启或换新解决,而汽车事故直接关乎生命,这种本质差异决定了造车逻辑的不可复制性。

小米创始人雷军曾多次在公开场合强调“颜值即正义”,将产品设计置于首位。据其透露,团队为轮毂样式筛选了5000种方案,每个设计背后进行500次验证。然而,这种对美学极致追求的背后,安全细节的披露却显得单薄。例如半隐藏式门把手的宣传中,“优雅开门”成为关键词,而救援场景中的实用性仅被轻描淡写带过。

市场对过度营销的反噬已现端倪。铜陵“3·29”与成都“10·13”两起燃爆事故中,三条生命的消逝彻底点燃公众情绪。网友质问:“当宣传片里全是速度与智能时,谁在为安全买单?”这种质疑并非空穴来风——小米首款车型SU7上市一年半以来,多次因辅助驾驶系统缺陷被推上热搜。

2025年9月的召回事件暴露出技术短板。涉及11.6万辆SU7标准版的召回公告显示,其L2级领航辅助功能在极端场景下存在识别延迟,若驾驶员未及时接管将导致碰撞风险。尽管小米随后为第二款车型YU7标配高阶辅助驾驶硬件,并公开承认“安全是一切的基础”,但逝去的生命已无法挽回。

行业对比更显差距。莲花集团CEO冯擎峰在采访中直言:“绝不能把市场当试验场。”他透露,莲花每款车型上市前需完成数万次模拟测试,涵盖从-40℃到50℃的极端环境。这种“先自我否定,再推向市场”的严谨态度,与部分新势力“边卖边改”的模式形成鲜明对比。

汽车安全专家指出,当前智能电动车存在三大认知误区:将算力等同于安全性、用消费电子思维定义产品周期、过度依赖OTA升级解决硬件缺陷。某德系车企研发负责人透露:“我们光碰撞测试就要做200多次,包括正面、侧面、追尾等常规项目,还有翻滚、涉水等极端场景。”

监管层面已开始收紧。工信部近期发布的《智能网联汽车数据安全规定》明确要求,企业需在量产前完成所有功能场景的实车验证。这意味着,靠“软件定义汽车”快速迭代的时代或将终结,硬件冗余设计与预埋安全机制成为新标配。

对于小米而言,信任重建之路充满挑战。尽管雷军在内部演讲中承认“公众期待远超想象”,但如何将安全理念贯穿至研发、生产、售后全链条,仍需用实际行动证明。毕竟,在关乎生命的领域,任何营销话术都抵不过一次零事故的交付。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司... 休赛期的北汽可以说是手笔相当之大,压哨引进赵睿组成全联盟最牛的首发阵容,这要说北汽没有点想法的话,估...
交管12123显示车子“查封”... 日常用车的朋友可能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打开交管 12123APP,想查个违章或者办个业务,结果突然看...
埃尚品牌全球首发 A100C重... 2025年10月21日,全新轻时尚新能源汽车品牌“埃尚”正式发布,麾下首款车A100C重磅上市,官方...
新能源车充电口前后大不同!老司... 新能源车充电口到底该前还是后?99%的人都忽略了这个关键细节!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在地下车库倒车...
原创 东... 自从岚图梦想家搭载了“华为全家桶”后,仿佛一夜之间就开窍了,原先梦想家的销量极度低迷,可拥抱华为后,...
E驾有理|科普 解析千里浩瀚H... 出品 | 搜狐汽车·E电园 摄像 | 余伟 后期 | 谢雨馨 主持人 | 张云乾 编辑 | 蔡欣宇 ...
硬派基因遇上“方盒子”潮流,全... 丰田LAND CRUISER家族迎来了一位全新成员——Land Cruiser FJ,这款车型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