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6日,一条公告把“中国玻璃”推上热搜:福耀玻璃集团董事会完成换届,79岁的“玻璃大王”曹德旺正式卸任董事长,仅保留董事与终身荣誉董事长身份;接棒的是55岁的长子——曾“逃班”创业、又被父亲三请四邀回来的“少帅”曹晖。没有宫斗、没有逼宫,老爷子亲手把公章塞进儿子口袋,还笑呵呵补一句:“明年我就80了,50年创业史该收尾,剩下的戏让年轻人唱。”
故事得从福建福清高山镇那家只有18名职工、连续亏损6年的异形玻璃厂说起。1983年,曹德旺举债承包,8个月扭亏;1985年砍掉所有副业,专盯汽车玻璃,中国第一块自主知识产权的汽车玻璃就此下线。40年过去,福耀在全球12个国家布局产销基地,美国5个州设工厂,旗下61家子公司、3.7万名员工,每天向宾利、劳斯莱斯、奔驰、宝马输出超12万片玻璃,全球市占率34%,相当于“每3块汽车玻璃,就有1块福耀造”。公司年营收破400亿元,净利润率连续多年高于特斯拉,被业界戏称“最会赚钱的硬科技”。
曹德旺的“豪横”不只在于赚钱速度,更在于撒钱力度。累计捐赠已逼近200亿元,其中教育是大头:河仁慈善基金会出资100亿创办的福耀科技大学,2025年8月已完成一期43亿基建,社会跟捐1.2亿,目标“对标斯坦福,做中国工科硅谷”。网友调侃:“别人捐楼,他捐一座城;别人设奖学金,他直接设大学。”
少帅曹晖的接班路远比电视剧曲折。2006年就被扶正总经理,却在2015年突然辞职,拉着兄弟搞汽车零部件外包,理由简单粗暴:“不想做太子,想做闯王。”曹德旺表面拍桌子,私下却给资源、给订单,放话:“接班人还是他,不回来我就打晕拖回来。”
事实证明,老爷子眼光毒辣——
- 美国生活11年,英语比当地人还溜;
- 从福耀车间工人做起,一路干到香港销售总监;
- 2001—2004年主导对美反倾销案,率团队收集3000页证据,终裁税率从11.8%降到0.7%,让美国同行“看到福耀就头疼”;
- 创业三年,把自家零部件公司做到年销20亿,2020年乖乖“回宫”——带着并购项目、带着客户清单、带着一身“被市场毒打过”的伤疤。
10月16日的董事会只开了28分钟,议题简洁到“一页A4”:
1. 曹德旺卸任董事长;
2. 曹晖任董事长、法定代表人、战略发展委员会主任;
3. 老曹保留董事及终身荣誉董事长称号,但日常经营签字权全部移交。
会后合影,曹德旺把西装外套披在儿子肩上:“以前我给你挡雨,现在你把伞撑起来。”一句话让现场女高管红了眼。
接过帅印的曹晖,面对的并非“躺赢”江山——
1. 汽车“新四化”浪潮,智能玻璃、HUD抬头显示、激光雷达窗口需求爆发;
2. 欧美贸易壁垒抬头,本地化研发、碳关税、供应链安全成为新考题;
3. 福耀科技大学2026年正式招生,产学研如何“反哺”产业?
曹晖在内部信中给出答案:“未来五年,研发占营收比从4%提到8%,砸钱做光电玻璃、智能表面;美国工厂扩产30%,欧洲再建研发中心;资本层面,H股增发+可转债双轮驱动,钱要花在技术,而不是土地。”
曹德旺说自己“2026年满80,要过生活”,所谓生活就是三件事:
- 把福耀科技大学办成“百年老店”,自己当首任理事长;
- 把个人藏书5万册捐给图书馆,“让年轻人替我读”;
- 陪老伴去福清湾看日落,“手机关机,谁也别找我签字”。
至于集团战略,“只看不拍板,最多给建议,年轻人不摔打长不大”。
没有股权大战,没有遗嘱悬疑,甚至没有“扶上马送一程”的长期过渡——曹德旺选择“一次交清”,背后逻辑是:
- 规则大于血缘:曹晖从基层到海外、从销售到法务,所有岗位都轮岗;
- 业绩对冲风险:回巢三年,他主导的智能玻璃项目已贡献12%利润增长;
- 文化先行:福耀早在2009年就引入麦肯锡做流程治理,职业经理人体系完备,“董事长”更多是战略符号。
正如曹德旺所言:“企业交接班,交的是责任,不是权力;是价值观,不是公章。”
站在2025年的节点,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54%,智能座舱、车载AR-HUD、激光雷达罩板给传统玻璃开出溢价空间。曹晖的目标,是把福耀从“制造商”升级为“车载光电子方案商”——一块玻璃既能隔热,也能显示导航,还能当摄像头镜头。若成,福耀的“第二增长曲线”将不止于“卖玻璃”,而是“卖光”、“卖显示”、“卖数据”。
79岁的曹德旺把吉他递给55岁的曹晖,弦已调好,谱已写好,但歌得重新唱。就像福耀美国工厂门口那块中英文标语——
“Keep sharp, stay humble.”
锋利,谦逊,永远年轻,永远冲浪。中国民营企业的“创一代”缓缓谢幕,“创二代”正带着新的音符登场。玻璃易碎,梦想不脆;浪花淘尽,仍见繁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