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以为,京东在3月份大举入局外卖,直接让美团利润率暴跌90%,就已经够离谱了。
没想到,京东又突然宣布:要入局“造车”了!而且是满足全球化标准的“国民好车”!
10月14日,京东发布消息称,要联合广汽和宁德时代,在今年双11正式推出一款神秘车型。新车会在10月底开启试驾活动,并于双11期间在京东独家销售。
与此同时,京东还宣布了另一条重磅消息:要和长安汽车一起搞个大事情,京东狗都坐在小塔副驾了,似乎在暗示着什么。
果不其然,到了10月15日,长安汽车集团就官宣和京东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零售渠道、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物流等方面整合资源,为用户提供更高品质的出行体验。
同时和两家央国企“梦幻联动”,确实让京东排面拉满了。难怪会有小伙伴表示,“这个可以期待,东哥造的车肯定错不了!”
但与此同时,也有网友对此并不看好。“开京东汽车,送京东外卖,逻辑闭环了”,“我还是更期待老干妈汽车”。
那么,京东到底要造一台什么车?背后又藏着哪些秘密?
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聊一聊。
01. 京东入局,要造啥车?
由于三方的保密工作非常到位,目前已知的官方信息并不多。
埃安对此的说法是,广汽负责提供全球一流的工厂(生产制造)、全球领先的纯电专属平台(技术)和中欧双五星安全标准车身(设计),宁德时代负责电池和换电生态,京东负责“供应链与数字化生态”,三方共同推动全产业链的智能化升级,让用户“买车像买手机一样方便”。
这也就是说,车是广汽全栈自研的,“造车”也是广汽负责,和京东没关系。京东在其中的任务主要是“卖车”,所以京东造车的谣言也就不攻自破了。
但在这段回应中,还有一个隐藏着的重点:换电。
追溯到4月23日的宁德时代巧克力换电新车型发布仪式,会发现今年广汽×宁德今年的换电车型只有4款,埃安UT、埃安RT、埃安V霸王龙和一款还没上市的A级SUV。
或许正因如此,网络上才有小道消息称,京东这台车会是广汽埃安UT的换电版,一台定价不到10万块的A级纯电两厢车。
就比如,从京东“定制国民好车”的问卷调查来看(考虑到距离上市只剩不到1个月的时间,车辆早就定型了,给出的选项一定是卖点),这台车有超大掀背门:
前排座椅能向后躺倒放平:
有能跷二郎腿的后排空间:
有能放平的后排,和充裕的后备厢储物空间:
有400/500km两挡续航,分别对应宁德时代20#换电块的42/52kWh,半小时补能速度300km(应该是最大的升级点):
与此同时,这台车在9月份刚刚登录工信部,有了“合法”身份。
这台车不仅可充可换可升级,还能提供买断和租赁两种持有方式。参考去年宁德时代的官方价格,畅行包月租价格469元,家庭包月租369元:
如果不出所料的话,这台换电版的埃安UT有可能会在升级电池和续航的同时,维持7-10万的定价;也有望凭借着多种多样的电池玩法,同时引爆家用和网约车市场。
而这套打法能否成功的关键,就在于这次入局的京东。
02. 1+1+1>3?
看到这里,有小伙伴会直呼:广汽+宁德+京东,这不就是阿维塔CHN的翻版嘛!
没错,这次京东扮演的角色,也和阿维塔中的华为如出一辙。
经常看公社内容的小伙伴,应该会发现最近这两年的埃安和宁德,都在积极从B端向C端用户转型,希望能喊出自己的声量。
但对埃安来说,并没能拿出比亚迪秦PLUS、吉利星愿这种车圈爆款,每月的销量依然稳定在3万台上下,缺乏增长的驱动力;
而对宁德时代来说,尽管“选电车认准宁德时代”这句slogan随处可见,也得到了不少用户的认可。但作为车企上游的供应商,和用户天生存在距离。
所以,双方把目光不约而同地聚焦到了京东,这个离C端用户最近的品牌身上——
从数据来看,自10月9日双11大促启动后,京东的日活用户较去年同期提升47.6%,社长目测有2-3亿,比车企要高出好几个数量级,具备带货潜力;
在双11这个“全民剁手”的时间节点,同样是促销卖车的好时机;
而且京东在几家电商平台里一直有口皆碑,“选品严格”、“售后完善”、“服务到位”的特点总结起来就是一个词,让用户省心。
不严谨地讲,京东这次其实是在用自己之前打下来的口碑和巨大的流量,为这台新车做背书。
再加上埃安UT的产品力和性价比、宁德的可靠性和换电体系,三方强强联合、取长补短,也就顺理成章了。
至于文章开头所说的,京东和长安汽车的合作,则是另一码事。
在这之前,京东已经牵手比亚迪、东风等车企,借助京东云、AI和大数据技术,帮助车企提升零部件管理与物流体系的效率,也能推动研发、生产及营销的智能化发展;
同时,也能拓展销售渠道、售后服务等体系,甚至能把京东旗下的外卖、超市、生鲜、智能家居、养车业务接入车机里,实现生态共通。
而京东在汽车领域的布局,其实早在10年前就已经开始了。
03. 无利不起早?
早在2015年,刘强东就和李斌有过接触。
在15分钟项目介绍之后,刘强东只思考了10秒,就决定给李斌投资、持有2.82%蔚来股份,成了蔚来EP9最早的6位车主之一。
(2025年两人关系依然很好,刘强东还下订了一台ET9)
或许是在谈话中,刘强东敏锐地发现了汽车行业飞速发展的商机、从那时起,京东就用疯狂的投入,开启了在汽车领域的“一键三连”。
先是2015年向易车投资4亿美元现金、以及7.5亿美元包含移动端和电商平台支持的巨大手笔,共同打造汽车电商平台和一站式金融解决方案。
说白了,就是借助双方的平台资源,打造“线上4S店”的卖车业务。
而到了2018年,京东进一步加码合作,投资9200万元和易车打造京东汽车商城,同时上线对标途虎养车的京东京车会(2022年升级为京东养车)。
这一步,是完善“线上4S店”的线下售后业务。
而这一次与广汽、宁德时代合作,则是更进一步——
除了在前端提供用户调研、用户洞察,为“造车”提供助力之外,购车前的试乘试驾、售前咨询,也都由京东来提供。
在新车上市后,“标准版车型”还能和京东养车相结合,提供“车衣定制”“车品配装”“养护加持”等服务。
这也就意味着,经过10年的磨砺,京东终于打通了从卖车到养车的全流程产业链。
而在这10年里,外部环境也在悄然发生变化。
用户不再习惯于在周末前往郊区的汽车城,一条街从头跑到尾挨个跑个遍,而是更喜欢在逛街时顺便看看车。新能源突飞猛进的技术和低定价,也让很多人不需要试驾就能直接下定。
这也就是说,线下门店的作用,越来越被线上所替代。
在这一浪潮下,在线上口碑和流量都还不错的京东,刚好适合当这个“吃螃蟹的人”。
只不过京东入局汽车,不只有高瞻远瞩的成分,其实也有几分不得已而为之。
最近这几年,京东自持物流的重资产模式对盈利还是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抖音、拼多多等平台的崛起,也让电商平台的竞争越发激烈。
下沉,不能让京东变得更好,只会让京东失去原本在“体验”“品质”上的竞争力。
所以京东哪怕不挣钱、也要入局外卖、还是有堂食的品质外卖,某种程度上一是为了保证APP的日活,二也是为了维持物流团队的正常运营。
而目前为数不多的高利润额(不是高利润率)行业,就是汽车。
和车企合作卖车,一方面能利用自身的口碑变现能力,实现车企多卖车、用户省心买,另一方面也能维持自身的高端电商形象,并借此提升盈利能力,无疑是一场三赢。
接下来,就看京东汽车后续的运营,能否为大家带来更出色的购车和用车体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