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车辆的数量一直在不断上涨,车辆交通管控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很多停车场都是一位难求,如何开始实现车辆停放进出入高效管理呢?目前很多停车场都采用摄像头+RFID技术双向保障。RFID实现车辆无感进出入智能识别,核心技术是通过RFID无线射频信号的自动交互,完成车辆信息的快速采集与验证,无需人工干预或车辆停留,从而实现 “无感” 通行。
下面我们从系统组成、工作流程、技术特点及应用场景等方面详细说明RFID技术在车辆进出入管理原理:
一、系统核心组成
RFID 车辆无感识别系统主要由 3 部分构成,协同完成信息交互与通行控制:
1、车载 RFID 标签
安装于车辆前挡风玻璃或车头(隐蔽且不影响驾驶),内置车辆唯一标识信息(如车牌号、车主信息、车辆类型等),是车辆的 “电子身份证”。采用无源标签(无电池,靠读写器信号激活,识别距离较近,适合低速或固定场景)。
2、读写器与天线
读写器:部署于出入口通道旁(如道闸附近),负责发射射频信号、接收标签回应,并将信息传输至后端系统。
天线:与读写器连接,用于放大射频信号的发射与接收范围(覆盖车辆进出的通道区域),确保车辆靠近时标签能被稳定识别。
3、后端管理系统
包含数据库(存储车辆授权信息)、控制模块(验证信息并指令道闸动作)和管理平台(记录进出数据、统计分析等)。负责接收读写器传输的车辆信息,与预存的授权信息比对,判断是否允许通行。
二、无感识别工作流程
整个过程无需车辆停车,耗时仅毫秒级,实现 “接近即识别、验证即通行”:
●车辆靠近:车辆以正常速度(通常 5-20km/h)驶入出入口通道(如小区大门、停车场入口),进入读写器天线的信号覆盖范围(一般 1-10 米,可根据场景调整)。
●信号激活标签:读写器通过天线持续发射固定频率的射频信号(常用超高频 UHF 频段,抗干扰能力强),车载 RFID 标签接收到信号后被 “激活”(有源标签主动响应,无源标签靠信号能量供电)。
●信息交互:标签被激活后,自动向读写器回传内置的车辆唯一标识信息(经加密处理,防止伪造)。
●后端验证:读写器将接收的信息实时传输至后端管理系统,系统与数据库中预存的授权车辆信息比对(如是否为登记车辆、是否欠费等)。
●通行控制:若验证通过,后端系统立即向道闸控制器发送 “开启” 指令,道闸自动抬起;车辆通过后,道闸自动关闭(部分系统会结合地感线圈检测车辆是否完全通过,避免道闸误关)。
三、技术特点(为何能实现 “无感”)
●非接触式识别:无需停车、无需人工刷卡,标签与读写器通过无线信号交互,距离 1-10 米内可稳定识别,适配车辆正常行驶速度。
●快速响应:标签与读写器的信息交互耗时仅毫秒级,从识别到道闸开启的总延迟通常<1 秒,远超人工收费或刷卡的效率。
●抗干扰能力强:采用超高频(UHF)或微波频段,可穿透小雨、雾气、灰尘等,且支持多标签同时识别(防冲突算法),避免多车并行时的信号冲突。
●信息安全性:标签信息可加密存储,读写器仅对授权标签响应,降低信息泄露或标签伪造的风险。
四、典型应用场景
RFID 车辆无感识别凭借高效、自动化的特点,广泛应用于需要精细化车辆管理的场景:
●小区 / 园区出入口:自动识别业主车辆,避免外来车辆随意进入,同时减少业主停车等待时间。
●商业停车场:实现 “入场不停车、离场自动扣费”(结合支付系统),提升停车场周转率。
●企业 / 厂区:管理内部车辆与访客车辆,记录进出时间,便于考勤或安防追溯。
●特殊区域(如机场、口岸):快速识别授权车辆(如工作人员通勤车、VIP 车辆),保障通道高效通行。
RFID 通过 “标签 - 读写器 - 后端系统” 的无线协同,实现了车辆信息的自动采集与验证,从技术上消除了 “停车、操作、等待” 的环节,最终达成 “无感进出” 的核心目标,RFID将会是智慧交通与智能管理的重要技术支撑。
图文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