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突破4500 万辆,“找桩难、充电慢、成本高” 成为车主日常用车的高频困扰。传统充电桩依赖公共电网供电,不仅在用电高峰常出现功率骤降、充电中断的问题,还受限于小区电力容量、高速服务区电网负荷等安装难题。深耕充电桩研发与落地领域十余年的朝阳辉,依托自身在电力工程领域的技术积淀,将光伏发电、储能调控与充电功能深度融合,推出的光伏储能充电桩系列产品,凭借 “自主供电、适配广、成本低” 的核心优势,已在家庭、公共停车场、高速公路服务区、工业园区等多场景实现成熟应用,成为新能源汽车充电的全新优选方案。
对家庭用户来说,安装充电桩最头疼的莫过于 “老旧小区电力不够装”“白天充电电费太贵”。朝阳辉7kW 家用光伏储能充电桩恰好精准解决这些痛点 —— 它适配普通家庭220V 民用电路,无需改造电表或申请电力增容,搭配15㎡左右的家用光伏板就能运行。白天阳光充足时,光伏板产生的电能优先供车辆充电,多余电量会储存在配套的8kWh储能电池里;到了夜间电价低谷时段,系统会自动切换为电网供电,既避开了白天0.6-0.85 元/度的高电价,又不用担心阴天、雨天没法充电。家住杭州西湖区的车主陈先生算了一笔账:“装了这套光伏储能充电桩后,我家新能源车每月充电费从200 元降到了70 元左右,手机APP还能远程控制充电、查看电量,下班到家就能直接开,完全不用操心充电的事。”
在商超商圈、社区周边的公共停车场,高频次充电需求与电网负荷有限的矛盾一直很突出。朝阳辉针对这类场景推出的14kW、21kW交流光伏储能充电桩,通过 “光伏供电 +储能调峰” 的双重保障,有效化解了这一难题。成都某商场停车场此前装的传统充电桩,每到周末用电高峰就会因电网负荷超限自动降功率,车主充一次电要等2 个多小时;换上朝阳辉14kW 光伏储能充电桩后,搭配停车场屋顶的光伏阵列与200kWh 储能柜,即使同时为10辆新能源车充电,也能保持满功率运行,车主平均充电等待时间缩短到35 分钟,停车场日均服务车辆从35 辆提升到70 辆,不少车主还专门为了方便充电选择来这个商场消费。
针对新能源车主长途出行的补能需求,朝阳辉还推出了60kW、120kW直流光伏储能充电桩,重点布局在高速公路服务区、城际交通枢纽等关键节点。以120kW 直流桩为例,它兼容市面上95% 以上新能源汽车的快充协议,从20% 电量充至80% 仅需35-40 分钟,能补充180-230 公里的续航,刚好满足车主 “喝杯咖啡、歇会儿脚,车辆就能满电继续出发” 的需求。更关键的是,这类充电桩搭配500-1000kWh的工商业储能柜后,在用电高峰时段能自主释放储存的电能,避免因电网供电不足导致充电中断。单日服务了168辆新能源车,全程没有一次因供电问题停摆,成了车主长途出行中靠谱的 “能量补给站”。
在工业园区场景里,朝阳辉光伏储能充电桩还实现了 “充电与生产用电协同” 的创新应用。东莞某电子产业园内有60辆新能源物流车负责货物运输,此前用传统充电桩时,白天车辆集中充电会和车间生产 “抢电”,导致车间设备频繁跳闸;引入朝阳辉21kW 交流桩与120kW 直流桩的组合系统后,搭配园区内的光伏电站与5000kWh储能柜,白天优先用光伏电力给物流车充电,多余电量储存起来,夜间再反哺车间生产,不仅解决了 “抢电” 问题,还让园区每月用电成本降低了2.5 万元,真正实现了 “充电、生产、节能” 三方共赢。
作为国内较早布局 “光储充一体化” 领域的企业,朝阳辉在电力工程领域已积累15年经验,其研发的充电桩通过了国家电网电能质量检测、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等多项权威资质认证,设备故障率控制在0.3%以下,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目前,朝阳辉已在深圳、东莞城市的交通部门、停车场运营方、园区管委会达成合作,落地光伏储能充电桩站点,服务新能源车主超10 万人次。接下来,朝阳辉还计划联合地方政府推进 “社区光伏充电驿站” 项目,在老旧小区、城中村等电力容量不足的区域,批量建设小型光伏储能充电站点,让更多车主享受到便捷、经济的充电服务。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充电桩的 “场景适配能力” 和 “能源协同效率” 正成为行业竞争的核心。朝阳辉光伏储能充电桩的多场景落地,不仅切实解决了车主的充电难题,更通过 “自发自用、余电储能” 的模式,推动充电桩从 “单一补能设备” 向 “能源管理节点” 转型,为新能源充电基础设施的升级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经验,也为我国新能源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