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充换电分会、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执行秘书长邹朋在2025中国汽车充换电生态大会开幕式暨主论坛上,对新能源汽车及充电基础设施十年发展进行总结。
他表示,十余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与充电基础设施产业始终呈“相辅相成、协同共进”的发展态势,最终构建起较为完善的充换电产业生态。
01建立完善的政策体系
为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央多部门始终坚持协同联动,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充电设施政策体系,有效引导公共、专用、企事业单位内部、以及私人等领域充电设施的发展,形成“中央政策指导,地方配套实施细则”的推进体系。具体来看,在建设层面,坚持分场景、分区域,重点突破和推进充电设施建设;在技术层面,鼓励大功率充电技术,推动车网互动示范应用;在补贴层面,侧重保障型、新技术应用型充电桩,促进补齐充电网络短板。
02建立较为完善的技术标准体系
经过十余年系统推进,我国已经初步建成覆盖较为齐全的充电基础设施标准体系。该体系涵盖充电设备制造、检验检测、规划建设、运营管理等全链条环节,核心解决了电动汽车使用过程中的充电安全、互联互通、设备质量、设施规划布局、计量计费等关键问题。
03充电运营主体多元化发展
随着充电市场的繁荣发展,除了国网、南网、特来电、星星充电等早期参与充电运营的单位,更多领域主体开始参与到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一是传统能源企业,包括中石油、中石化等;二是互联网企业,包括支付宝、小桔、新电途等;三是电力设备制造企业,包括万马、华为、科大智能等;四是车企,例如开迈斯、吉利浩瀚能源等。
04建成全球最大的充换电服务网络
据国家能源局最新数据,截至2025年8月底,全国充电基础设施总量达1734.8万台,换电站数量达4946座,据此建成了全球最大的充换电服务网络。“十四五”期间,我国充电网络建设成效显著,每5辆新能源汽车即配套2个充电桩,切实解决了群众“充电难”的问题,让老百姓充电更省心、出行更安心。
05充电运营市场繁荣
充电市场在历经多年发展后,全国充电运营商数量从最初的10余家增长至3万家以上,市场主体结构持续优化。其中,头部运营商市场份额占比较高,排名前五运营商市场占有率超过60%,另一方面,市场中活跃着3万家以上小微运营商,形成“头部引领、小微补充”的多元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