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EMBA微金
全固态电池的量产难题正被中国科研团队逐一攻克。近期,清华大学张强团队成功开发出一种新型含氟聚醚电解质,有效解决了固态电池离子电导率和固-固界面两大核心难题,相关成果发表于国际顶刊《自然》。几乎同时,武汉大学也在锂离子传输效率上取得关键进展。两大高校的合力“破题”,标志着全固态电池研发进入新阶段,量产进程有望大幅加速。
全固态电池被誉为下一代二次锂电池的终极方向,因其高安全性与高能量密度备受瞩目。它不仅能够彻底解决电动汽车的续航焦虑,更将满足AI算力、储能系统、人形机器人等未来产业对高效能源的迫切需求。这一技术突破,本质上是一场能源革命,其影响力或将不亚于又一次工业革命。
在这一技术浪潮中,宁德时代成为最受瞩目的行业标杆。2024年,其动力电池全球市占率达37.9%,连续8年稳居世界第一;储能电池出货量市占率也达到36.5%。业绩方面,2024年宁德时代归母净利润突破500亿元,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幅超30%。截至2025年9月底,其港股市值突破2.6万亿港元,A股市值超越茅台,反映了资本市场对新能源赛道的高度认可。
宁德时代的崛起是中国新能源产业爆发的缩影。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均突破1288万辆,同比增长超34%;储能产业呈现爆发式增长,75家相关上市公司总营收突破2万亿元,中国储能电池出货量已占全球市场的90%以上。
政策支持与市场需求正形成强大合力。全国已有27个省区市出台新型储能实施细则,预计到2027年,中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将达到1.8亿千瓦以上。随着多家企业公布全固态电池量产时间表,2027年将成为产业化的关键节点。
当新能源车续航突破1000公里、补能快过加油时,汽车产业的格局将被彻底重塑。这场由固态电池技术驱动的能源革命,已不是未来,而是正在发生的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