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东风61导弹的公开亮相引起了国际社会,特别是美国的广泛关注。这款新型导弹不仅在射程和突防能力上超越了之前的东风41导弹,还配备了先进的伪装技术,显著增强了其战略威慑能力。一些美国专家认为,东风61的出现让他们不得不重新思考美国陆基核打击力量的未来,特别是在“哨兵”导弹计划遭遇困难的情况下。一些人甚至开始提议重启公路机动弹道导弹项目。那么,为什么这个项目会受到如此关注?它有哪些战略优势?美国的这一提议又是为了实现什么目标呢? 东风61导弹引发的战略讨论 东风61导弹的出现引发了美国对如何加强核威慑的讨论,尤其是考虑到“哨兵”导弹计划所面临的挑战。美国的核战略更新一直遇到阻力,特别是在替代“民兵”导弹方面遇到了许多困难。根据美国政府问责局的报告,空军用“哨兵”导弹替代“民兵”导弹的计划,原定成本为780亿美元,但由于各种原因,成本已经飙升至超过1400亿美元。更为严重的是,最初承诺将新型“哨兵”导弹放入现有的“民兵”导弹发射井中,以降低成本,但空军随后发现,由于发射井的形状问题,现有设施无法使用,导致额外的费用和时间。
美国近500座导弹发射井的分布非常广泛,覆盖了整个南卡罗来纳州。为了升级这些设施,所需的工程量巨大,还需要进行复杂的内部联网,这无疑进一步推高了成本。这使得原定于2030年完成“哨兵”导弹初期作战能力的计划面临推迟的风险。如果不及时更新,“民兵”导弹的使用寿命将超过50年,甚至有可能延续到80年,这将给美国空军带来更高的维护难度,甚至迫使他们减少导弹试射的次数,从而影响核威慑能力。 重启公路机动导弹项目的提议 面对这一系列问题,美国政府问责局建议重新启动公路机动弹道导弹项目。相比固定的导弹发射井,公路机动导弹具有显著的生存优势。公路机动发射系统使得导弹更难被敌人发现和摧毁,特别是在战时。在上世纪80年代,苏联就部署了类似的系统——SS-25导弹,而美国也曾尝试研发类似的“侏儒”导弹以及铁路机动发射的“和平卫士”导弹。尽管这些项目最终因各种原因被取消,但如今随着大国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美国人认为,更新核战略并增加机动部署的导弹成为必要的选择。 一些专家建议,将“哨兵”导弹安装在重型运输车上,这样不仅能够节省建设发射井的时间和成本,还能提高导弹的生存能力。由于这些导弹可以机动部署,它们能够避开敌方侦察,避免暴露在敌人的打击范围内,甚至可以部署在偏远、人口稀少的地区,从而减少对平民的威胁。然而,专家也指出,尽管机动部署系统有很多优势,但依然面临一些技术难题。例如,在紧急情况下如何保持与指挥中心的通讯,如何避免无人机等常规武器的攻击等,这些都需要进一步的技术解决。 陆基核武器的重要性 需要强调的是,尽管美国的三位一体核打击能力(包括空基、海基和陆基核武器)中,空基和海基核武器在战时生存能力上有明显的优势,但陆基核武器的威慑力仍然至关重要。例如,B-2战略轰炸机具备强大的隐身能力,能够深入敌国执行打击任务;而美国的核潜艇(如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也具有强大的隐蔽性,一旦潜伏,难以被敌方发现,从而提高了其生存能力。相比之下,陆基核武器的威慑力更为直接和直观。 特朗普政策与核威慑 美国目前想要重启公路机动导弹项目,也可能与特朗普的政策取向有关。特朗普上任后,强调美国的核优势和大国竞争,尤其是在对中国施压方面,采取了极限施压策略。通过推动陆基核武器的更新,特朗普可能意图通过增强美国的战略威慑能力,迫使中国在外交、经济等领域作出更多让步。因此,尽管空基和海基核武器具有较高的生存能力,陆基核武器的更新仍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总结来说,东风61导弹的崛起不仅改变了国际核威慑的格局,也促使美国重新审视和调整自己的核战略。随着大国竞争的加剧,美国可能会加速推进公路机动导弹项目,以应对未来可能的核对抗。这一变化意味着,陆基核武器在未来的战略中仍然占有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