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大早被闹钟拽起来的时候,眼皮还在打架,脑子里全是科二倒车入库的点位 —— 左打死、看后视镜、回半圈…… 上周练车的时候教练就说我打方向总比别人慢半拍,今天要是再出错,估计又得被他念叨半天。
到了驾校,练车场已经有不少人了,阳光把水泥地晒得发烫,连空气都带着股焦躁的劲儿。我攥着方向盘,手心有点出汗,调整座椅的时候,连带着安全带都扯得 “哗啦” 响。前面的学员刚把车开回起点,我深吸一口气,打火、挂倒挡,盯着右后视镜慢慢往后倒。
一开始还挺顺利,后轮离库角越来越近,我心里正有点小得意,想着 “这次应该稳了”,结果手一快,左打死的方向居然打早了!就听见旁边看车的学员 “呀” 了一声,我余光扫到右后视镜里,车身和库线的距离越来越近,近得我心都提到嗓子眼了 —— 这要是再往后倒,右后轮肯定得压线!
当时脑子一片空白,教练平时说的 “打早回正”“微调方向” 那些话,在脑子里搅成了一团乱麻。我下意识地赶紧回正方向盘,手忙脚乱的,连方向盘回了几圈都没数清,只听见车轮摩擦地面的轻微声响,像是在跟我一起紧张。眼睛死死盯着左右两个后视镜,左边看车身直不直,右边看距离够不够,后背都绷得发僵。
“慢点儿!再慢点儿!” 旁边的学员小声提醒我,我脚底下把刹车踩得更轻了,生怕一不留神就踩重了停车。回正方向之后,车身果然往库中间挪了挪,但还没完全正过来,我又赶紧往右边打了半圈,盯着右后视镜里的库角,一点一点地调整。那几秒钟感觉像过了好几分钟,连呼吸都不敢太用力,生怕气流太大把车吹歪似的。
终于,车身慢慢摆正了,后轮稳稳地进了库,我赶紧回正方向盘,再往后倒一点点,直到后视镜里看到库线对齐,才松了口气,踩下刹车。挂空挡、拉手刹,我趴在方向盘上缓了好一会儿,后背的汗都把衣服浸湿了,心脏还在 “咚咚” 跳。
旁边的学员走过来拍了拍我:“你刚才太险了,我还以为你要压线呢,没想到居然救回来了!” 我苦笑了一下,说:“我当时都懵了,就记得教练说过打早了要回正,具体怎么操作全靠瞎蒙。” 这时候教练走过来,看了看车里的点位,没像平时那样批评我,反而说:“这次反应还挺快,就是打方向的时候太慌了,下次记住,打早了别着急,回正之后慢慢调,越慌越容易出错。”
我点点头,重新打火准备再练一次。这次再倒车入库,手不抖了,眼睛也看得更仔细了。倒的时候特意留意打方向的时机,虽然还是有点紧张,但比刚才从容多了。练完几趟下来,太阳都快到头顶了,我坐在树荫下喝水,想起刚才那惊险的一幕,还是有点后怕 —— 科二这东西,真是半点马虎都来不得,稍微一疏忽,就可能功亏一篑。
其实练科二这么久,我见过不少学员跟我一样,要么打方向早了,要么晚了,要么看点看偏了,每次出错的时候,大家都免不了沮丧。有次跟一个阿姨一起练车,她都快五十了,记性不太好,教练教的点位总记混,倒库的时候压了好几次线,急得眼圈都红了,说 “我是不是太笨了,怎么总学不会”。后来我们一起琢磨,她把点位写在小本子上,练车的时候拿出来看,慢慢也找到了感觉。
现在想想,科二就像生活里那些需要小心翼翼去做的事,没有捷径,只能一步一步来,出错了没关系,重要的是能及时调整,把心态稳住。就像刚才我打早了方向,要是当时慌了神,不赶紧回正,或者回正之后乱打方向,肯定就压线了。但我逼着自己冷静下来,一点一点调整,最后居然成了。
下午练车的时候,我又遇到了一次打早方向的情况,这次我没慌,按照教练说的,先回正方向盘,然后盯着后视镜微调,顺利把车倒进了库。教练看到了,笑着说:“这就对了嘛,孰能生巧,多练几次就有感觉了。” 我心里也美滋滋的,觉得自己又进步了一点。
其实考驾照这件事,对我们普通人来说,就是生活里一件不大不小的事,但这件事里藏着的道理,却能用到很多地方 —— 做任何事,都得用心、细心,遇到问题别慌,找对方法慢慢解决。说不定等我拿到驾照那天,再想起今天倒车入库打早方向、赶紧回正没压线的经历,还会觉得挺有意思呢。
你们练科二的时候,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惊险又刺激的情况呀?是不是也有过手忙脚乱救车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