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圈炸开了一则重磅消息——汽车车门把手新国标即将出台,全隐藏式设计或被全面禁止!这一消息瞬间引发了行业热议和消费者关注。从工信部公开征求意见到车企紧急调整研发方向,这场关于“车门把手安全”的变革,正在重塑中国汽车产业的安全底线。
全隐藏式门把手:科技感背后的安全隐患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的爆发式增长,隐藏式车门把手凭借“降低风阻、提升续航、增强科技感”等优势,迅速成为高端车型的标配。各大品牌纷纷采用全隐藏式设计,甚至部分燃油车也跟风效仿。据统计,2024年国内新能源车型中隐藏式门把手的普及率已超70%,2025年这一比例仍在攀升。
然而,科技感的光环下,隐藏式门把手的安全隐患逐渐暴露:
:发生碰撞可能导致电路中断,隐藏式门把手无法弹出,难以救援。
:超过40%的消费者首次使用隐藏式门把手时需30秒以上才能找到开启方式,紧急情况下极易延误逃生时机。
:北方冬季低温导致门把手冻结的维修案例激增,单次维修成本高达传统门把手的35倍。
:电子门把手结构复杂,故障率是传统机械式的3倍以上,碰撞后车门成功弹出的概率仅67%,远低于传统设计的98%。
面对频发的安全事故,工信部于2025年5月启动《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制定,并于9月24日公开征求意见。新规明确三大核心要求:
:完全嵌入车身、无外露操作空间的门把手将被淘汰,半隐藏式(部分外露)和传统外拉式门把手仍可继续使用。
:所有车型必须配备独立机械解锁装置,确保车辆断电或碰撞后,车门仍能通过物理方式开启。例如,红色拉索、荧光拉环等设计需承受至少200牛顿拉力,30秒内手动开启车门。
:隐藏式门把手需使用ISO标准荧光橙色标识,尺寸不小于3cm×5cm,夜间可视距离达20米以上;车门把手抗拉强度从150牛顿提升至300牛顿,并新增动态碰撞测试。
新规发布后,多家车企迅速响应。吉利、长安、阿维塔等品牌明确表示,在研车型已全面调整设计,弃用全隐藏式门把手;问界M7、M8,极氪9X等新款车型改用半隐藏式或传统门把手;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坦言,正在研发“极端情况下更好开”的解决方案,重点解决低温冰冻和电路故障场景的可靠性问题。
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隐藏式门把手对风阻的改善微乎其微,反而增加重量和噪声,安全优先级不可妥协。”
安全与科技的平衡:中国方案的全球启示
此次新国标的出台,不仅是对隐藏式门把手安全隐患的“及时修正”,更是中国汽车产业从“速度优先”向“安全筑基”转型的标志性事件。
:约30%的新能源车型需改款,机械拉线、液压接口等技术方案或成行业标杆;3D热成型门环、碳纤维增强尼龙等新材料需求激增,荧光涂层订单量预计增长200%。
:车企需在车机系统中增加应急操作引导,如启动时播放动画、事故时语音提示,缓解北方用户冬季门把手冻死问题。
:国外暂无相关标准,中国此次从救援逃生角度出发,填补了国内外空白,为全球汽车安全贡献“中国方案”。
当科技美学与生命安全冲突时,冗余设计不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新国标的推进,既是对创新过程中暴露问题的“及时修正”,也是对优势产业的“保驾护航”。在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持续攀升的今天,这场安全系统变革将推动行业构建更可靠、更具韧性的出行生态。
车门把手的标准化,看似是对一个微小部件的规范,实则折射出中国汽车产业从“速度优先”到“安全筑基”的深刻转型。毕竟,在生命面前,任何“科技感”都显得苍白无力。
欢迎评论、转发~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