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二那场科二考试,现在想起来我还能抠出三室一厅。不是我技术不行,实在是驾校那辆教练车和考场的车,简直像两个世界的产物,尤其是我赖以为生的 “定位神器”,到了考场直接消失得无影无踪。
我练车那阵儿,驾校的教练车是辆跑了快十年的老桑塔纳,车身到处都是岁月的痕迹,最显眼的就是副驾驶那边的前挡风玻璃下方,有一道大概十厘米长的裂缝,斜着划过仪表盘上方。一开始我倒库总找不准点,要么早了要么晚了,教练在旁边急得直拍方向盘:“你就不会找个标记吗?看那道裂缝!跟库角对齐的时候打方向,错不了!”
我当时还觉得这方法不靠谱,哪有人靠裂缝练车的?可架不住教练天天在耳边念叨,加上自己试了几次,发现还真好用。每次倒库,我眼睛就盯着那道裂缝,只要裂缝和右侧库角成一条直线,立马打死方向盘,车身准能稳稳停进库里。后来练侧方停车、曲线行驶,我也顺着这个思路,在教练车上找各种小标记 —— 座椅侧面有个掉漆的小点,正好对着侧方停车的边线;方向盘上的车标歪了一点,转弯时对着曲线的某个点就能保证不压线。
就这么着,我靠着这些 “独家标记”,在驾校练车时几乎每次都能满分通过。教练还夸我:“你这悟性可以啊,考试肯定没问题!” 我自己也飘了,觉得科二不过是小菜一碟,甚至连考试流程都没仔细看,满脑子都是到时候怎么找车上的标记。
考试那天,我早早到了考场,排队的时候还跟旁边的大姐吹牛:“我练车都不用看别的,就看车上那几道印子,保准过。” 大姐还笑着说:“那你可得注意,考场的车跟驾校的不一样,别到时候找不到标记慌了神。” 我当时没把这话放心里,觉得再不一样,车上总能找到点什么吧?
结果一进考场,坐进考试车,我瞬间就懵了。那是辆崭新的捷达,内饰干干净净,仪表盘亮得能反光,别说裂缝了,连个掉漆的地方都没有。我手忙脚乱地找之前在教练车上依赖的那些标记,座椅侧面光滑得很,方向盘上的车标端端正正,挡风玻璃上更是一尘不染。
“完了完了。” 我心里咯噔一下,手心瞬间冒了汗。调整座椅的时候,我还不死心,左看右看,希望能发现点什么,可越找越慌,连最基本的座椅位置都调不明白了。
考官在旁边催:“准备好了吗?可以开始了。” 我硬着头皮点头,心里还存着一丝侥幸,想着凭感觉应该也能行。
结果一启动车,我就乱了阵脚。倒库的时候,没有裂缝当参考,我根本判断不准打方向的时机,等我反应过来的时候,车身已经歪了,语音播报直接提示 “倒库不入,考试不合格”。我当时脑子一片空白,坐在车里半天没缓过神来,考官还以为我出了什么事,敲了敲车窗问我要不要继续。
我咬咬牙,想着还有一次机会,说不定能调整过来。可第二次更糟,侧方停车的时候,因为找不到座椅上的那个小点,我连边线都看不准,直接压了线。语音播报再次响起 “考试不合格” 的时候,我感觉周围的空气都凝固了,旁边候考的人看我的眼神都带着点同情。
从考场出来的时候,我整个人都是懵的,给教练打电话的时候,声音都带着哭腔。教练听我说完,叹了口气:“我当初就跟你说过,别光靠那些标记,要练真本事,你就是不听。”
回家的路上,我越想越委屈,又觉得自己特别傻。明明知道考试车和教练车不一样,却偏偏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那些不靠谱的标记上,连最基本的看点方法都没掌握扎实。路过小区门口的超市,我进去买了瓶冰可乐,猛灌了几口,冰凉的液体顺着喉咙往下滑,才稍微清醒了一点。
晚上跟我妈说起这事,我妈没骂我,反而笑着说:“吃一堑长一智,下次就知道该怎么练了。你啊,就是太依赖那些小聪明,真本事才是最靠谱的。” 我想想也是,这次挂科虽然丢人,但也让我明白,不管做什么事,都不能走捷径,基础打不牢,到了关键时候肯定要掉链子。
现在我重新去驾校练车,教练再也不让我找那些标记了,而是手把手教我怎么通过后视镜判断车身位置,怎么根据库角调整方向。虽然一开始还是会出错,但我慢慢找到了感觉,也明白了之前靠标记练车有多可笑。
说真的,这次挂科对我来说,既是教训也是提醒。以后不管考什么试,做什么事,我都得踏踏实实的,别再想着走那些旁门左道了。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过类似的经历?就是那种以为十拿九稳,结果到了关键时刻掉链子的情况,评论区跟我说说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