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陪朋友去看车,刚进 4S 店就被大幅海报晃了眼 ——“零首付开回家,日供仅需一杯奶茶钱”。当时还觉得挺划算,直到后来听说有人买辆十几万的车,最后算下来金融服务费加各种杂费快二十万了,你说这事儿怪不怪?
真不是我夸张,贵州那边就有好几个人栽了跟头。选定车以后签了一堆协议,说是不用掏首付就能开走,结果回头才发现签的是融资租赁回租合同。车压根不算你的,得按月交租金和服务费,等全部交完才能 “赎” 回来所有权。有几个人后来实在扛不住月供被起诉,法院还判他们得接着给钱,你说这冤不冤?
说实话,现在这零首付早就不是以前那种正规促销了。政策放开后,不少经销商和中介跟疯了似的,不管你有没有还款能力,先把你忽悠得签合同再说。我记得上海有家 4S 店更离谱,收五千块 “现代服务费”,问具体是啥服务,一会儿说是帮省购置税,一会儿又说提车就得交。后来记者去暗访,销售还强制搭售几千块的延保,被戳穿了就说销售是实习生不懂事,这借口也太敷衍了。
别以为只有大额服务费坑人,那些零碎的费用加起来才吓人。GPS 安装费、手续费、管理费,动辄就是上万块。有个买特斯拉的,车价二十多万,选了零首付,五年下来利息加杂费比原车价高出快三万。这还不算完,有的地方还强制你买高额保险,不买就不给提车,摆明了就是抢钱。
一开始我还纳闷,怎么会有人愿意掏比车价还高的服务费?后来才想明白,都是被 “零首付”“低月供” 给迷惑了。销售嘴里天天念叨 “日供才一百多”,谁还会仔细算总账啊?等签了合同拿到账单,才发现每个月的利息都快赶上月供一半了,这时候想反悔都来不及。
其实吧,这事儿说穿了就是利用人的贪便宜心理。总想着没首付压力先把车开上,哪承想后面全是坑。那些合同条款写得密密麻麻,全是陷阱,什么违约金比例、所有权归属,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问题。上次有个朋友就差点签了空白合同,幸亏我提醒他多看两眼,不然现在哭都没地方哭去。
现在想想,哪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所谓的零首付,不过是把首付拆成更多的利息和服务费,变着法子从你口袋里掏钱。那些销售嘴里的 “福利”“优惠”,听着好听,实际上全是套。你以为省了几万首付,回头可能要多花十几万,这账怎么算都不划算。
真心劝大家买车前多留个心眼。别光听销售瞎忽悠,一定要把所有费用都问清楚,最好自己拿个本子记下来算总账。遇到看不懂的合同条款千万别签,尤其是那种融资租赁和贷款合同,差一个字差别可大了去了。要是遇到强制收费或者模糊条款,赶紧扭头走,别犹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