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实说,这段时间走在路上,你们有没有发现一个怪现象?
那些破破烂烂的“僵尸车”越来越多,轮胎都瘪了,车窗也碎了,就这么大大咧咧地停在路边。问了几个车主才知道,他们宁可让车烂在那儿,也不愿意去车管所报废。
刚开始我还觉得挺奇怪,后来一算账才明白——车主们真的不笨。
河北那个开货车的老李跟我算过一笔账,正规报废最多给500块补贴,但把零件拆了能卖3800,这差距有点夸张啊。而且卖废铁简单粗暴,一个电话废品站就来拉走,当场给钱,啥手续都不用办。
相比之下,车管所报废简直就是折磨人的流程。身份证、行驶证、登记证书,少一样都得重跑。
我朋友小张去年报废老桑塔纳,光跑手续就跑了五六趟,拖车费花了四百多,最后补贴才六百块。算下来还倒贴钱,时间全搭进去了。
更要命的是违章处理这档子事。很多车主发现车放了几年,积累的违章罚款动辄三千多,可报废补贴才八百块。这不是逼着人放弃报废吗?
江苏那个王女士的经历更离谱,第一次没带复印件,第二次违章没处理完,第三次车轱辘被偷了,最后气得直接把车推河里了。你说这流程设计得有多反人类?
当然了,私下卖废铁风险也不小。万一报废车零件被拿去装别人车上出了事故,原车主可能要负责。
但现实是,废品站收车从来不登记信息,出了事也找不到人。北京老张卖过五辆车,从没人查他过户手续,他说得挺直白:“规矩是死的,钱是活的。”
说到底,这事儿还是政策设计的问题。补贴低得可怜,流程复杂得要命,还得自己掏拖车费,换谁都不乐意去折腾。
欧美那些国家人家报废机制多高效,流程简单,补贴合理,车主当然愿意主动报废。咱们这边倒好,处处设门槛,处处要车主自己掏钱。
电动车报废更是个大坑。电池老化后换一套要十几万,报废补贴才几千块,还得特殊处理电池,回收厂收费贼高。前段时间新闻里那车主把电车丢停车场,理由就是报废得倒贴钱,不如扔了省心。
虽然弃车违法,会污染环境,但车主们的选择确实有道理。谁愿意做明摆着的亏本买卖?
要我说,解决这问题得学学废品站——多给钱、上门收、现金结。不然规矩再硬,车主还是会选择卖废铁。毕竟大家都不笨,哪条路划算走哪条,这不是人之常情吗?
希望相关部门能听听车主们的心声,别再让这些“僵尸车”满大街都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