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看到乘联会公布的全球新能源车企份额数据,直接被小米惊到了!2025 年第三季度,小米汽车以 1.7% 的全球份额首次冲进 TOP15,要知道去年刚入市时才 0.8%,短短一年就实现翻倍,这增速在全球头部车企里都算拔尖的。
最直观的是交付量的爆发,7 月刚破 3 万辆,9 月就冲到 4 万台以上,8 月更是以 3.62 万辆的成绩首次挤入全球单月销量 TOP8。在国内新势力里也站稳了脚跟,累计份额超过理想和蔚来,眼看就要追上小鹏了。
这成绩背后,两款车功不可没:SU7 Ultra 在纽北赛道跑出最快量产四门车的成绩,央视都点赞,直接把高端形象立住了;6 月上市的 YU7 SUV 更成了销量助推器,一上来就把周销量冲到新势力第二。两款车覆盖 21.59 万到 62.99 万价位,不管是主流市场还是高端领域都能打。
其实小米能成,核心是吃了 "人车家全生态" 的红利。全球 15% 份额的手机用户基础可不是盖的,很多人本来就用小米手机,换车时自然会优先考虑,相当于自带流量池。
而且澎湃 OS 是真好用,手机能当 UWB 车钥匙,还能和家里的家电联动,这种无缝衔接的体验确实戳中不少人。更关键的是技术真金白银砸出来了,2025 年研发投了 300 亿,3nm 玄戒 O1 芯片、能量密度 850Wh/L 的金沙江电池都拿得出手,三电系统还有宁德时代兜底,硬实力越来越扎实。
不过光环下也有槽点。身边不少订车的朋友吐槽 "等了快一年还没提车",交付延迟的问题确实影响口碑。而且现在基本靠国内市场撑着,海外才刚在日本试水展示 SU7 Ultra,欧洲市场销售额占比才 7%,跟特斯拉、宝马差远了,全球化这块还得加速。
另外,欧洲用户对 800 欧元以上的安卓系车型接受度不高,小米想摆脱 "性价比" 标签,在高端市场站稳脚跟还有的熬。
但不得不说,小米这五年是真逆袭了。想起几年前还有人骂它 "组装厂",雷军带着团队熬了不少苦日子,小米 11 Ultra、小米 12 接连受挫,内部甚至有人提议换个品牌做高端,还好雷军咬死了要坚持用 "小米" 牌做高端。
后来砸千亿研发,一边重新搞芯片,一边押上全部声誉造车,现在终于看到回头钱了。最近小米 17 系列手机首销爆火,最贵的 Pro Max 卖得最好,也能看出大家越来越认小米的高端产品了。
雷军说接下来五年要砸 2000 亿研发,还要推 15 万级平民车型,跟英伟达合作搞自动驾驶,海外门店也在扩张。现在小米已经不是单纯对标别人了,手机、汽车、家电三驾马车齐跑,澎湃 OS 打通全场景,慢慢有了自己的生态节奏。
从被质疑到全球 TOP15,小米用一年时间证明了造车不是一时兴起。虽然现在还有产能和出海的难题,但这增长势头确实猛。要是能解决交付问题,再把海外市场打开,说不定真能冲击全球前五。大家觉得小米汽车这波逆袭能稳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