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去补胎,正好撞见个大哥跟维修工吵起来。大哥车胎侧面鼓了个包,说想先开去外地办事,回来再换,结果维修工把扳手往地上一放,嗓门瞬间提起来:“超过 1 厘米的鼓包还上高速?这不是玩命吗!”
我凑过去瞅了眼,那鼓包确实显眼,跟个小馒头似的鼓在胎侧。维修工蹲下来用尺子量了量,指着鼓包边缘说:“你看这胎侧,本来就薄得很,撑死不到一厘米厚。现在里面的帘纱早断了,就剩层橡胶皮绷着,高速上温度一高,胎压跟着涨,说炸就炸。”
这话听得我后颈发凉,想起去年朋友那事儿。他也是胎侧鼓了个小包,觉得不影响日常代步,结果某天在快速路上突然爆胎,车子直接甩出去撞了护栏。后来去修胎,师傅拆开轮胎一看,帘布层断得跟蜘蛛网似的。
“真不是吓唬你们,” 维修工一边给我的轮胎打气一边说,“上周刚拖来一辆车,就是鼓包爆胎撞的。车主说就过了个小坑,谁知道胎侧直接鼓起来,高速上 120 迈突然失控,还好没出人命。” 他摸了摸那大哥的轮胎,“你这鼓包都快 1.5 厘米了,市区开都悬,更别说跑高速。”
其实好多人都不知道,轮胎鼓包根本修不了。之前我还以为能补,后来才明白,帘布层是轮胎的骨架,断了就跟骨头折了似的,没法复原。维修工说,他一天能碰到好几个鼓包的,大多是蹭了马路牙子或者高速过坑造成的。有回一个车主,就因为图方便斜着开上马路牙子,结果四个胎废了俩。
“也不是所有鼓包都是人为的,” 旁边一个老司机插话说,“我之前那车,刚买半年胎就鼓包,4S 店说是我自己开的问题,后来厂家鉴定是批次质量问题,才给换了新的。” 维修工点点头:“要是 3 年内的新胎,没蹭没撞就鼓包,大概率是质量的事儿。但大部分情况还是开车太猛,尤其是那些扁平比低的胎,稍微碰一下就鼓包。”
说到这儿,那吵架的大哥不吭声了,掏出手机开始搜附近的轮胎店。维修工又补了句:“别心疼那几百块钱,爆胎出事可不是小钱能解决的。你看那新闻里说,高速爆胎生还率特别低,真犯不上冒险。”
我补完胎临走前,特意绕车检查了一遍四个轮胎。有个胎侧有道浅划痕,赶紧让维修工看看,还好没伤到帘纱。他教我个招:平时停车别太贴马路牙子,过减速带和坑洼地方慢点开,胎压也得常检查,太高太低都容易鼓包。
说实话,以前真没把轮胎鼓包当回事,总觉得小问题能凑活。现在想想,这玩意儿就是车上的定时炸弹。尤其是跑长途前,可得仔细瞅瞅胎侧,别等出了事才后悔。
你们有没有碰到过轮胎鼓包的情况?都是怎么处理的?见过因为鼓包出意外的吗?评论区聊聊,让大伙都提个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