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汽车工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迈进,尤其在电动化、智能化领域,国产力量的崛起是不容忽视的。然而,在这场看似“唯快不破”的产业浪潮中,有一个议题始终未被淡化,反而愈发凸显出了重要性,就是“质量”。
这里所说的不单单是指产品质量,也包括售前、售后的质量、制造体系的质量、运营模式的质量等等。
2025年,全国“质量月”迎来了第48个年头。在这一具有重大意义的时间节点,中国汽车产业已从追求“规模增长”逐步转型为“质量提升”的发展新阶段。
而作为中国合资车企的代表之一,上汽大众不仅在产品推陈出新上持续发力,更在质量管理体系上展现出一线车企的深厚底蕴与前瞻视野。
●从量变到质变,上汽大众做对了两点
近年来,对于汽车工业质量的关注,已从用户需求逐渐升级为国家战略,相关部门已经明确表态:要“以标准升级引领产品质量提升”,尤其是在新能源车与智能网联等新兴领域,构建起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技术标准体系。
在这一政策导向下,上汽大众没有停留在口号层面,而是将“质量”作为企业前进的核心驱动力,系统性的贯穿于研发、生产等环节。诚然,上汽大众所理解的“质量”,也不止于产品本身的可靠性与安全性,更包括用户体验、服务响应、渠道建设等环节。
事实上,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快”成为很多车企的关键词。但上汽大众在追求效率的同时,始终未放松对质量的把控。
比如在整车和零部件的制造过程中,上汽大众需要严格遵守近8000条技术标准。而效率方面,上汽大众也通过整合各方优势资源,在保证质量的同时将研发周期缩短了30%以上。
这一成果的背后,是企业在技术积累、流程优化与团队协作上的持续投入。
这种“效率与质量并重”的模式,不仅体现了上汽大众作为头部车企的对于质量体系的把控能力,也映射出上汽大众对用户长期价值的尊重。在参数战、配置战充斥市场的当下,上汽大众选择回归本质——用可靠的产品赢得信任。
●服务即品质,质量即生命
随着汽车工业的消费升级,用户也对车型和企业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在这之中,服务质量已成为品牌差异化的关键。2025年,上汽大众将其定义为“服务质量年”,不仅全面推进了服务流程的数字化与标准化建设,更是将该理念渗透到了企业战略中。
正如上汽大众总经理陶海龙所说:“安全是上汽大众的底线,又是我们的法宝或DNA,因为我们在这方面有大量的积累,我们理解产品的质量、可靠性、稳定性以及安全等一系列的专业话题。”
这并非是一句口号,而是实打实的由成绩来印证。
9月25日,在由车质网及凯睿赛驰咨询共同发起的中国汽车产品质量表现研究(AQR)的颁奖典礼上,上汽大众旗下的帕萨特Pro和ID.3均榜上有名。
帕萨特 Pro获得了合资轿车质量体验第一名,ID.3获得了中端纯电动车质量体验第一名,这不仅是上汽大众的骄傲,更是对合资车企中“油电同质”标杆的肯定。
在技术快速迭代的今天,上汽大众能够不忘初心,始终将各个环节的质量放在第一位,颇有些“逆流而行”的劲头。
要知道,如今不少企业为了抢占市场先机,在验证周期和制造品质上不断压缩,最终导致了消费者在产品终端层面获得了不好的体验。而这一点,也是上汽大众乃至不少合资企业始终在坚守的底线——质量不是技术问题,是经营态度、价值观问题。
●写在最后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到现在,质量已经成为了消费者极为关心的话题。事实上,这并不是某一个环节或者某一款产品的成功,而是一个系统化能力的体现。
上汽大众通过标准建设、流程优化、以及服务升级,将“制造”升级成“智造”,如今又将“质造”的理念深植于企业基因之中。
在中国汽车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今天,上汽大众正以扎实的工艺、严谨的体系与用户至上的理念,持续巩固其作为合资标杆的企业护城河。而这,或许正是其在纷繁复杂的市场环境中,始终能够赢得2900万用户信赖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