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 潘昱辰 编辑/高莘】9月27日,在2025年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上,中国长安汽车董事长、世界新能源汽车发展组织理事长朱华荣在“NEV50@2035:多元路径与协同发展”论坛上发言时表示,中国汽车产业正加速全球化步伐,机遇和挑战并存。他建议全球汽车产业借助中国汽车新能源和智能化发展的产业生态,优先在中国发展智能化产品,提升竞争力,并逐步向全球市场扩展。
“中国汽车的电动化、智能化产业生态应该供全球享用。”朱华荣说。
中国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2025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
朱华荣预计,今年全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可达1600万辆,渗透率将达到50%,这种规模和高速的增长令人振奋;到2030年,预计中国汽车能源结构中插电混动、纯电动、燃油的结构达到4:4:2的比例。全球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则可能从2025年的25%提升到2030年的40%。
当下,市场需求的多元化,使多能源结构、多技术路线的协同,以及多品牌发展正成为汽车行业的选择。朱华荣表示,中国主要汽车集团在电动化转型中都开启了多品牌发展。多品牌发展在新能源智能化转型中能为不同的用户创造不同的价值,而中国品牌在这一轮发展中也需要向上突破,重塑品牌的形象。
此外,车企通过同平台的开发和通用化的设计和多品牌的协同,可以大幅度地提升规模。以同平台的通用化设计可以实现多品牌从规模效益降低成本,从而更好地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此外,汽车产业智能化技术已成为关键竞争要素。朱华荣表示,根据最新调研数据,92%的用户在购买汽车时将智能化视作重要因素,预计到2030年,具有智能化的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将达到70%。国内L2级的乘用车辅助驾驶将成为标配。同时,伴随多技术集成和跨行业深度的协同,将形成生态化、场景化、服务化的模式,未来出行逐渐形成“上天入海,顶天立地”的生态。预计2030年,具身智能的市场规模将超过200亿美元。
朱华荣强调,中国汽车行业要快速地将在智能化领域的优势向全球用户进行分享,这也是中国汽车走向海外的必然选择。他坦言,当前的地缘政治、贸易保护和关税壁垒导致不稳定因素较多,影响全球化的预期和信心,并正在冲击产业链的稳定,给汽车产业的全球化带来了挑战。但是中国长安汽车认为这只是历史长河中的小进程,全球化未来仍然势不可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