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不少人跟我一样,刷社交平台看到那种“官方腔”十足的品牌总想划走。大家早不稀罕高高在上的品牌了,反而更爱那些像身边朋友一样的“活人”品牌。
最近刷到一则极氪故事,正好戳中了这种期待。一位妈妈在小红书分享:家里2岁多的娃,每天睁眼第一句就是“今天极氪开门吗?”,雷打不动要去门店打卡,比去游乐场还积极。这条满是童真的内容,居然被极氪官方翻了牌:“这份热爱与期待,正是中国汽车品牌的未来。等你放假,我们安排你去工厂参观!”
短短几行对话,没有大企业的架子,倒像邻居朋友在主动搭话。可别觉得这只是一次偶然的暖心互动,扒一扒极氪最近的动作就会发现,它早不是以前那个“高冷技术男”了,而是在悄悄“活过来”,用温度织一张长远的网。
翻牌“小孩哥”
极氪悄悄“活过来”了
小喜欢里藏着大大的重视。
这位女士随手发的小红书,本是记录娃的成长日常,没指望官方会注意,更没想到不少人晒“同款娃”:有小孩哥在车前兴奋比耶、有小孩对着车灯研究半天,还有人分享自己三岁半的娃,上车就喊:嗨,伊娃......
结果极氪不仅看到了,还给了超出预期的回应。不是模板化的客套话,而是把孩子的喜欢当成“大事”——邀请去智能工厂,看汽车怎么造出来;妈妈担心路费,立马补一句“包的”。
这种细节里的在意,比任何广告都管用。评论区里,网友们都在羡慕:“欢迎30岁的小孩去吗?”“一个2岁零300月的宝宝投来了羡慕的目光”......
007看来,极氪的这步棋远不止讨好孩子这么简单。它精准踩中了“下一代用户培养”的核心——孩子对品牌的第一印象,会像种子一样埋在心里;而妈妈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的品牌温度,从路人变成好感粉。
这种“从娃娃抓起” 的思路,已然跳出了“只盯当下消费者”的局限,这哪是回应一个用户!分明是在为未来10年、20年储备忠实粉啊~~
对孩子的重视并非极氪的心血来潮,而是一以贯之。今年儿童节前,极氪收到了极氪用户的特别来信,那是一组车主的孩子和学生以“未来出行方式”进行的创意绘画。于是就有了“极氪造梦季”活动,不久后一场 “100年后的汽车”画展顺利举办,孩子们用天马行空的创意畅想未来的出行方式,而极氪则成为托举孩子想象力的舞台。
看得出来,极氪从不是简单应付孩子的喜欢,而是把每一份小偏爱都当成种子,用心浇灌出未来的品牌信任。
有“活人感”的极氪
一个有血有肉的品牌
“小孩哥”事件是极氪“活人感”的一个缩影,回看最近官微的一系列操作,就是把这种温度落到了实处——不做官号,要做朋友。
以前的极氪,总给人“埋头搞技术、不爱说话”的印象;现在的它,却能跟用户玩到一块儿,甚至被网友调侃“是不是换了个会玩梗的小编”。
1、把“小事” 玩出情感共鸣
今年7月有网友拍到两栋极氪大楼之间挂着一道彩虹,随手@极氪官微开玩笑:“快来找我打钱”换作其他品牌可能会忽略或官方回应“谢谢分享”,但极氪偏不——官微不仅转发了照片,还配文“氪气如虹,见者沾喜”,甚至在评论区跟网友一起写诗:“忽见双桥落彩虹,化作极氪贯日锋”。
更有意思的是,连HR都来凑热闹:“虹运当头,欢迎加入极氪!”一场偶然的天象,硬是被玩成了品牌和用户的集体创作,评论区里满是“极氪公关忙死了,现在网上一堆彩虹,公关请吃饭”的调侃。
不止会玩梗,用户随手分享的日常,总能被它接住,玩出满屏情感共鸣。
车主晒极氪与晚霞同框的画面,官微秒回“晚霞在天上,朝霞在车上”,把普通晒图酿成生活诗意;网友意外发现瓷砖缝隙拼出极氪logo,发帖调侃 “要不要扣师傅钱”,极氪立刻寄去定制周边,让巧合变成专属纪念;一辆极氪和领克发生轻微剐蹭,车主晒图,官方玩梗“这不是大水冲了龙王庙?”,用轻松化解尴尬;还有车主自称“社恐爸比”,晒出女儿认真帮擦轮胎的暖图,极氪戳中人心:“专属车友已上线,这是爸爸最暖的副驾,也是极氪最珍贵的风景”......这些小事看似琐碎,却让极氪像懂你的朋友,悄悄把温度藏进用户心里。
这种把商业品牌变成“靠谱朋友”的操作,不仅让极氪在用户关系上最成大程度接了地气,也激活了极氪车主的圈层集体感。
2、从品牌中心到用户主角
更难得的是极氪把“用户当主角”。为此,极氪推出了「嗨极氪」的栏目,收集用户拍摄的作品,在成都车展这寸土寸金的展区中特意留出一大块区域为用户的摄影作品办了一个影展,并且邀请了几位真实作品的用户在直播中聊聊照片背后的故事:有车主拍极氪与晚霞同框、有车主将全车涂成了动漫彩绘,还有车主穿越巍峨大桥,在一抹“功夫黄”的不期而遇,感受到了温暖与力量......无形中拉近了和用户的距离感。
路过的人看着照片里的真实场景,不止看到极氪融入用户生活的日常瞬间,更有深深的生活共鸣与热爱。
以前的品牌总爱自己讲故事,极氪却把话筒递给用户——你说的日常,我来帮你放大;你的热爱,我来帮你传递。这种“不抢戏、只搭台”的态度,比任何自夸都更打动人。
3、撕掉官方标签,互关后我们就是一家人
还有个细节特别圈粉:极氪最近悄悄关注了一批老车主,甚至包括之前公开吐槽过品牌的用户。没有发公告,没有喊口号,就是一个简单的关注动作。这传递出的显然是极氪对用户的重视,更善意的看待用户的“吐槽”,背后是“你的声音我们一直听着,也在慢慢改进”的承诺。配合着推出的“极氪零距离”答疑栏目,有问必答、不打官腔,以前那种“我造你买”的距离感,慢慢变成了“有问题我们一起解决”的亲近感。
极氪在下一盘大棋
播撒一颗未来的种子
有人说,极氪这是换了公关团队,才变得这么会“做人”。但在 007 看来,比谁来做更重要的是极氪想明白一件事:在新能源产品越来越像的今天,光靠技术和参数赢不了长久——用户买的不只是一辆车,更是一种信任和情感连接。
极氪的“活人感”,本质上是一场从卖产品到经营关系的转变。它不盯着短期销量,而是愿意花时间培养未来的忠实粉——对“小孩哥”的重视,是播下信任的种子,更是对“孩子们的喜欢,也是中国新能源行业的未来”的那份笃定;跟用户玩梗、帮用户办婚礼,是织密情感的网;让用户讲故事,是把品牌变成“大家的”。
这些动作看似零散,实则都在指向一个目标:让用户觉得极氪是自己人。
对比友商的冷冰冰,极氪在运营上把用户当具体的人的态度,显得尤为珍贵。它会接住用户的玩笑,会帮用户的小忙,会认真听用户的吐槽。相信很多人一定能感受到极氪背后是一群懂生活、有温度的人。
当孩子从小觉得中国品牌值得喜欢,当用户觉得中国品牌懂我,这些细碎的好感终会变成行业前行的力量。
结 语
再看极氪,已然从高冷技术男成了暖心伙伴。在这个什么都能找到“平替” 的时代,产品会过时,技术会迭代,但这种“被当成自己人”的情感连接永远没法被替代。
极氪的这盘大棋下得慢,但走得稳。它用温度证明品牌的底层逻辑在变:好的品牌,不只是卖东西,更是陪用户一起成长——从孩子的第一次喜欢,到成年人的第一次买车,再到一家人的每一次出行。这种陪伴,才是品牌最硬的护城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