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二手车到了交接环节,很多人以为“拿到钥匙就算完事”,却忽略了最关键的一步——核对材料。要知道,哪怕车开回了家,只要少一份关键材料,这台车在法律意义上都不算真正属于你,后期过户、年检、卖车都会卡壳。今天就把二手车交接必须核对的6份材料讲透,每一份的作用、核对要点、缺失风险都跟你说清楚,让你交接时不踩漏,真正安心拿车。
第一份:印着你名字的行驶证——车辆“身份证”,名字错了等于白买
行驶证就像车辆的“身份证”,是证明车辆合法上路的核心证件,也是判断车辆归属的关键。交接时一定要重点核对两点:
一是姓名/名称必须和你本人一致。如果买的是个人二手车,行驶证“所有人”一栏要写你的名字;如果是从车商手里买,过户后要改成你的名字。要是发现名字错了、漏了,哪怕只是一个字不对,都要当场让车商去车管所更正——名字不符的行驶证无效,开车上路被交警查到会按“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驾驶机动车”处理,不仅扣车,还可能罚款。
二是核对行驶证上的车辆信息。比如车辆品牌、型号、车架号、发动机号,要和实车一致。车架号在 windshield 左下角和发动机舱内都能找到,发动机号在发动机缸体上,逐一比对,避免车商拿“套牌车”糊弄你。另外,还要看行驶证的有效期,确保在年检有效期内,要是快过期了,让车商先办完年检再交接,免得你接手后还要跑一趟车管所。
第二份:绿本(机动车登记证书)——车辆“户口本”,没它过不了户
绿本全称是“机动车登记证书”,相当于车辆的“户口本”,记录了车辆的所有历史信息,包括原车主、过户次数、抵押情况、是否有违章未处理等,是办理过户、抵押、注销的必备材料。
交接时要重点查三点:
一是看“登记栏”有没有抵押记录。如果绿本上有“抵押登记”字样,说明这台车还在抵押状态,原车主没还清贷款,这种车绝对不能要——就算你买了,车管所也不给过户,后期银行还能申请查封车辆,最后你可能“车钱两空”。
二是查过户次数。绿本上会记录每一次过户信息,过户次数越多,车辆的使用情况可能越复杂,比如频繁转手可能意味着车况有问题。一般建议选过户次数不超过2次的车,尤其是个人一手车,车况更透明。
三是核对车架号、发动机号。和行驶证一样,绿本上的车架号、发动机号要和实车一致,避免买到“拼装车”“套牌车”。另外,绿本不能有涂改、破损,要是页面模糊不清,要让车商提供清晰的复印件,并在车管所核实信息。
第三份:车辆购置税完税证明——证明“税已交”,缺失可能要补税
车辆购置税是买新车时必须交的税,二手车虽然不用再交购置税,但需要提供“购置税完税证明”,证明原车主已经交过税,避免你接手后被要求补税。
完税证明分电子版和纸质版,现在很多地方已经实行电子版,交接时让车商在“电子税务局”APP上展示完税证明,确认状态为“已完税”;如果是纸质版,要检查证明上的车辆信息和车主信息是否与绿本一致,有没有盖章,日期是否在车辆购买年份内。
要是车商说“找不到完税证明了”,别信他的借口——可以让他去税务局补办,或者在电子税务局打印电子版。没有完税证明,后期你想把车过户给别人时,车管所会要求你提供,到时候再补会非常麻烦,甚至可能要重新交购置税,多花一笔冤枉钱。
第四份:车辆年检标志——证明“车合格”,没它上路要被罚
车辆年检标志是证明车辆通过年检、符合上路标准的凭证,现在虽然实行“电子年检标志”,不用贴在 windshield 上,但交接时还是要确认车辆处于“年检合格”状态。
可以让车商在“交管12123”APP上展示车辆的年检信息,看“检验有效期止”是否在当前日期之后。要是年检已经过期,或者有“未年检”记录,要让车商先去车管所做完年检,拿到合格标志后再交接——驾驶未年检的车辆上路,交警会扣3分、罚款200元,要是发生事故,保险公司还会拒赔,风险极高。
第五份:购车发票——证明“钱已付”,维权、过户都需要
购车发票是证明你和车商/原车主存在交易关系、你已经支付车款的凭证,也是后期维权、过户的重要材料。
如果是从车商手里买,要拿“二手车销售统一发票”,发票上要注明车价、车商名称、你的姓名、车辆信息,并且加盖车商公司公章;如果是从个人车主手里买,要拿原车主的“新车购车发票”(如果还在),或者双方签订的“二手车交易合同”(必须有双方签字、按手印,注明车价、付款方式、车况承诺)。
别觉得“有合同就行,发票不重要”——要是后期你发现买到事故车、泡水车,想维权退车,购车发票是证明交易事实的关键证据;要是没有发票,法院可能不受理你的维权申请,车商也更容易耍赖。
第六份:购车合同——明确“权责”,避免后期扯皮
购车合同是你和车商/原车主之间的法律协议,必须详细注明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尤其是车况承诺、付款方式、违约责任等,是后期维权的“尚方宝剑”。
交接时要逐字逐句看合同,重点确认:
一是车况承诺是否明确。必须写清楚“无重大事故、无火烧、无泡水”,不能只写“车况良好”这种模糊的话;如果有额外的承诺,比如“保证发动机、变速箱无大修”“提供3个月质保”,也要写进合同,避免车商口头承诺不算数。
二是付款方式和金额是否一致。合同上的车价、首付金额、尾款金额要和你实际支付的一致,避免车商后期说“你少付了钱”。
三是违约责任是否清晰。比如车商隐瞒车况,要承担“退一赔三”的责任;你逾期付款,要支付多少违约金,这些都要写清楚。
另外,合同必须有双方签字、按手印,车商还要加盖公司公章,个人车主则要提供身份证复印件,作为附件贴在合同上。合同一式两份,你和车商/原车主各留一份,妥善保管,别弄丢了。
最后提醒:交接后要做3件事,避免后期麻烦
拿到以上6份材料后,别着急开车走,还要做3件事:
1. 核对材料原件和复印件。让车商提供所有材料的复印件,逐一和原件比对,确保一致,复印件上让车商盖章,方便后期使用;
2. 在“交管12123”APP上绑定车辆。输入车牌号码和车架号,绑定后可以实时查看车辆的违章、年检、保险信息,确认车辆状态正常;
3. 检查车辆是否有违章未处理。让车商在“交管12123”上展示违章记录,所有违章必须由原车主处理完毕,避免你接手后承担别人的违章罚款。
二手车交接是最后一道“防线”,也是最容易出问题的环节。记住,以上6份材料少1样都不行,每一份都要仔细核对,别嫌麻烦。只有把材料核对清楚,才能真正拥有这台车,后期用车、过户、卖车都能省心省力,避免“买了车却用不了”的尴尬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