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钢轧厂连铸车间生产线上
总能看到刘军忙碌的身影
从青葱小伙到技术骨干
17年里,他始终坚守在生产技术一线
面对每天重复的生产工序、技术参数
没有丝毫懈怠
把对质量的追求融入到每一次设备调试
每一组数据记录中
他把每一件看似简单的事情做到极致
用日复一日的专注和坚持
打磨出经得起检验的产品
聚焦细微之处 延长水口使用寿命
浸入式水口是连铸生产中的关键部件,它的使用寿命直接影响着生产效率和成本。
想要延长水口寿命,那段时间,作为连铸车间机长的刘军把车间当成了家,每天早早来到岗位,拿着记录本仔细观察水口使用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渣线位置的变化、参数调整的时机,细微之处他都一一记录,发现优化空间后,开始了漫长的试验过程。
为找到最佳参数,刘军反复进行试验。每次调整参数后,他都要全程跟踪,分析数据变化,甚至会花十几个小时观察一个参数调整带来的影响。经过无数次的尝试和调整,他终于摸索出一套精准的参数控制方法,并结合先进监测设备与人工巡检,建立起完善的监测机制。最终,全品种水口使用时间增加了200分钟,每月减少换水口30多次,节约成本3万元。
持续钻研改进 提升铸坯表面质量
铸坯表面质量是产品的“门面”,关系到产品市场竞争力。面对板坯裂纹这个行业难题,刘军带领团队展开一场质量攻坚战。
他和团队成员反复调整冷却强度和方式,根据不同钢种和生产条件,尝试各种冷却参数组合。每次调整后,仔细检查铸坯表面,记录裂纹变化情况。经过上百次的试验和改进,板坯综合裂纹比下降0.58%。
在200方坯质量攻关中,他实施了冷却改造,成功将坯料清理比例降低60%,显著提升产品外观质量。
构建质量体系 保障铸坯内部品质
铸坯内部质量是产品质量的核心,涉及多个生产环节的协同控制。
为提升内部质量,刘军从优化工艺参数入手,与炼钢车间密切配合,建立钢水温度实时监测和反馈机制;带领团队对拉速系统进行优化,实现稳定控制。
同时,刘军建立起全流程监控和反馈机制,加强员工培训和现场管理,板坯综合探伤合格率提升0.2%,每月减少现货损失16.8万余元。
17年的坚守
刘军用实际行动证明
只要脚踏实地、精益求精
把每一件看似简单的事情做到极致
就能在平凡岗位创造非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