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挤过的绿皮火车,等它退休报废后,一节居然能卖十几万!
如今还成了“全村的希望”,摇身一变,成为日入5000+的网红咖啡馆?
如今,退役潮将至,需求却在收缩,这场 “铁旅融合” 的美梦,究竟是门好生意,还是情怀的陷阱?
最近阿里资产上的报废火车拍卖,让我盯着屏幕看了好久!17辆报废单层客车起拍价193.5万,12辆的起拍价145.9万,算下来单节车厢才11万到12万!
可别觉得这钱花得轻松,成交后还得另付成交价2%的综合服务费,0.5%到1%的软件服务费,光保证金就得交19万多,更别说所有车厢都得买家自己提运!
更重要的是,这些车厢可不是买回去就能重出江湖的,处置方早明明白白写了,交付前要把走行部位弄破损,绝对不能再用于运输生产,更不能偷偷运到国外去。这规矩看着严,可仔细想想,不正是为了给这些老车厢找条正经出路吗?
做了快十年废旧火车生意的程刚,最懂这里面的酸甜苦辣。他说自己每年都要通过招投标,买下300多节车厢,有的按规定拆成废钢,有的则琢磨着改一改再卖。
单节车厢十几万能拿下,可运费一加上,成本就蹭蹭涨,从安徽芜湖运到浙江中部,车厢加运费就得12万到13万!你能想象吗?
那可是40多吨重的大家伙,路上要是遇着转弯半径不够的路,或是闭塞的乡村小道,运输难度能翻好几倍!有时候光琢磨怎么把车厢运到目的地,就够他愁上好几天!
刘卫星就是凭着一股执念,把这样的大家伙请回了自己的村子。离开家乡三十年,回来正巧赶上村里搞农文旅,想引进村咖项目,她一眼就盯上了家门口的新长铁路,要是能让一节绿皮火车在菜田里安家,多特别啊!
找程刚买车厢,本身十几万能搞定,可她额外买了铁轨,还得让人家提前铺好,光运输就遇上了大麻烦,进村的铁路涵洞太矮,整节车厢根本过不去,只能把轮子和车体拆开,一点一点运进去!
就最后那100米的路,足足花了两天时间!后来还得调用120吨的吊车,把车厢稳稳吊到轨道上,再重新焊接轮体。
前前后后算下来,车厢钱、运输钱、装修又花了近20万,加上场地费,整个项目投了50多万!
可你知道吗?现在那节火车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点!多少人刷着抖音专门来拍照,刘卫星笑着说:咖啡反倒像个附加项!
要是普通房子改的咖啡馆,哪有这吸引力?火车本身就带着故事,一摆那儿,就有人想靠近!周末的时候,她的咖啡店单日营业额能到五六千元,相当于卖出200多杯咖啡,可车厢里就40来个座位,要做到这业绩,一天得翻台五次,人力成本也跟着涨。
所以她现在琢磨着搞点火车主题活动,不想只靠卖饮品赚钱,毕竟,这车厢装的不只是咖啡,更是大家的情怀啊!
可程刚却透着一股无奈,现在退役的车厢比往年多,可需求却在收缩。以前一年能卖出100多节,现在也就二三十节。
国家去年9月出的老旧型铁路内燃机车淘汰更新监督管理办法也说了,老旧内燃机车30年就得报废,2027年底京津冀、长三角这些重点区域得全退出,2035年底基本都要退出市场。
专家秦山说,机车可能很快就会迎来淘汰高峰,而车厢设计寿命25到30年,未来5到10年报废规模肯定会涨,但不会突然爆发,是慢慢推进的。
可要是以后有了新的技术规范,老车厢改造维护太贵,那淘汰速度就会更快,毕竟,铁路技术在进步,大家对列车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老车厢终究会慢慢退休。
那这些老车厢,就只能等着生锈吗?当然不是!专家们都在想办法。秦山说铁旅融合是个好路子,能提振消费,还能提升铁路服务品质,可现在大多是小规模改造,融合得不够深,场景太单一,离真正的铁旅融合还差得远。
魏长仁也说,车厢得和环境搭才行,不能光靠车厢本身吸引人,还得算成本,有时候用板材做个假车厢,花钱可能比真的还少,所以选不选真车厢,得好好琢磨。
秦山还举了个例子,泰国考艾国家公园里的洲际酒店,就是用废弃车厢改的高档酒店,还融了当地的历史文化,多有特色!可难就难在产权,要是想深度开发。
涉及到铁路场站、线路这些资产,产权可能涉及国铁、地方好几个主体,国有资产处置有严格规定,协调起来特别难,有时候还得改土地性质,更是麻烦。
所以他说,得靠地方政府牵头,跟铁路部门好好沟通,建立合作机制,再让专业机构来运营,这样才能把废旧火车+文旅做起来。
每次想到这些老火车,我都觉得它们不该只是一堆废钢。它们载过赶路人的梦,听过车厢里的欢声笑语,跑过春天的花海、冬天的雪国。
现在能趴在菜田里当咖啡馆,能变成民宿、研学场所,不就是另一种活着的方式吗?希望以后有更多人能好好待它们,让它们不用在角落里生锈,而是继续给我们带来惊喜,毕竟,每一节老车厢里,都藏着一段闪闪发光的岁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