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能汽车出品
在2025年9月于纽约召开的首届海外CEO投资者日上,现代汽车给大家看韩国汽车工业往前走的蓝图,重申到2030年实现全球销量555万辆的目标,电动车销量预计达到330万辆,占比超过六成,规划了18款以上的混合动力车型和完整的电动化产品线,在全球多个市场推出定制化车型,涵盖从中型皮卡到轻型商用车的多细分市场。
从技术层面,现代汽车将通过软件定义工厂、下一代电池技术、SDV平台和区域化生产网络,在豪华品牌Genesis与战略合作伙伴体系中探索差异化增长路径。
每一年现代给我们看的内容,更像是韩国汽车产业对于当前汽车技术动态的一些自己的看法。
Part 1
电动化产品矩阵与细分市场扩张
现代汽车目前2025年的收入和销量情况如下,销量(北美30%、韩国17%、欧洲15%,其他地区38%)和收入(北美38%、韩国19%、欧洲14%,其他地区29%)的占比。
现代汽车的战略核心是电动化目标,2030年在全球范围内实现555万辆的销量,电动车销量达到330万辆,超过整体的六成。
全球电动车需求增长出现分化的背景下,现代将其增长重心放在区域定制化产品与技术路径的平衡上:
◎ 北美:围绕混动为主的战略,增程也被划分到了纯电的序列;
◎ 韩国:纯电驱动,围绕纯电的战略方向;
◎ 欧洲:纯电驱动,和韩国类似。
从产品组合来看,将推出18款以上的混合动力车型,这既包括主品牌的SUV与轿车,也涵盖了Genesis品牌的高端车型。
2026年起,Genesis的混动化车型将陆续登场,Palisade混动版将率先展示新一代TMED-II技术,在性能与油耗表现之间寻求新的均衡。
混合动力车型仍是当下多个主要市场,尤其是北美、印度及部分欧洲国家的过渡选择,在电动化推进的同时保障销量与盈利稳定。
在纯电动车产品上,一定是围绕“区域电动化”的思路构建的。
◎ IONIQ 3将主攻欧洲大众市场,并搭载新一代信息娱乐系统;
◎ 印度市场将迎来首款本地化设计的电动车;
◎ 中国市场则规划了Elexio SUV与一款电动轿车,以本地生产来应对复杂的市场竞争。
◎ 对于北美市场,将于2030年前推出首款中型皮卡,这不仅切入了皮卡这一高度本土化的细分市场,也体现了现代在美国深化电动车渗透率的决心。
2027年现代计划推出增程式电动车,而现代的方案区别于传统EREV,强调通过内部高性能电池与电机的集成,实现接近纯电动车的性能体验,并将续航提升至600英里以上。
在保证长续航的同时,通过减少电池装机量来控制成本,使车辆在市场上更具可达性。
在高性能细分市场,N系列电动车将扩展至七款以上,目标全球销量超过10万辆,IONIQ 6 N被寄予厚望。
通过温度管理、交互体验等特色配置,现代意图在电动车时代重塑性能车的差异化标签。
商用车领域,公司也明确了扩大北美市场份额的计划,涵盖燃料电池卡车与电动厢式货车,借此延伸至物流和城市配送场景。
现代在电动化产品布局:
◎ 一是多路径并行,包括纯电、混动、增程、燃料电池等,以应对不同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
◎ 二是市场本地化,力求在主要区域通过定制化产品提升渗透率。
Part 2
制造体系与技术迭代
现代在此次投资者日上提出的“软件定义工厂”和“下一代电池技术”两大核心方向。
● 在制造端,计划到2030年通过全球扩张新增120万辆产能,其中美国佐治亚州的HMGMA工厂将在2028年实现50万辆产能扩展,重点生产混动与电动车,将使美国本土生产的车型占当地总销量的八成,从而缓解地缘政治与关税带来的不确定性。
现代汽车在印度、蔚山、沙特等地的新工厂布局,将进一步分散风险,构建全球供应链的韧性,是“软件定义工厂”的试验田。
通过与波士顿动力的整合,现代将先进的机器人、预测性维护和数字孪生等技术引入生产体系,提升柔性化水平。
在新加坡创新中心积累的经验正在推广至全球,以实现跨车型、多能源的灵活生产。
长远来看,这种制造模式意味着产能不再受限于硬件,而是由软件与智能化系统主导,这与现代在SDV领域的战略形成呼应。
● 在电池技术上,到2027年实现成本下降30%、能量密度提升15%、充电时间缩短15%的目标。这一进展背后,是大规模数据监测与云端电池管理系统的引入。
从2026年起,基于云的BMS将收集来自不同车辆环境的数据,结合专有算法进行实时预测性诊断,以增强电池安全性和耐久性。这种“云-端结合”的电池管理模式,有助于构建差异化的技术壁垒。
现代在燃料电池领域的布局同样值得关注。累计7.3万辆燃料电池车的销量,正研发面向商用车的下一代燃料电池系统,以满足高输出与长寿命的需求。
软件定义汽车(SDV)平台的推进也在重塑现代的技术栈,CODA电子电气架构,通过域控制与高性能计算平台,实现软硬件解耦,支持快速迭代和功能扩展。
操作系统Pleos则成为SDV战略的核心,支持即插即用的生态构建和个性化体验。
配合AI技术的应用——如Atria自动驾驶、Gleo语音交互、Capora车队管理——现代意图通过完整的软硬件体系将硬件销售延伸为长期的软件和服务营收。
制造与技术体系的升级是在构建长期的战略护城河。通过智能化工厂、云端电池管理、燃料电池差异化与SDV平台,现代在产业转型的下半场正试图掌握新的主动权。
小结
现代汽车在2025 CEO投资者日准备通过全面电动化、多路径动力技术、区域定制化产品与全球制造体系升级,电池、燃料电池和SDV平台等核心技术的持续迭代,通过软件定义工厂和全球本地化生产构建的成本与供应链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