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再爆重磅消息——小米集团今日发布公告,决定自2024年8月15日起召回116,887辆SU7系列电动汽车,这几乎是该车型上市以来的全部交付量。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披露,召回原因为"电子稳定控制系统(ESC)软件逻辑缺陷",可能导致极端情况下制动距离延长。
夜间自动更新埋隐患
召回文件显示,问题源于7月推送的V1.2.3车机系统版本。该版本为实现"无感升级"功能,将关键制动控制模块的校验程序设置为夜间自动静默安装。工程师在后续测试中发现,当车辆连续通过减速带时,系统可能误判为"路面颠簸补偿",进而减弱制动力度。
小米汽车事业部总经理李明在直播中演示了故障场景:以60km/h时速行驶时,缺陷版本较正常版本的制动距离最多增加2.3米。"虽然触发概率低于0.007%,但安全没有侥幸余地。"值得注意的是,这已是SU7上市后第三次OTA升级引发的召回,暴露出新势力造车在软件快速迭代与系统稳定性间的平衡难题。
三步补救方案出台
针对此次召回,小米推出分级处理方案:
据了解,线下服务网点已准备5000套备用制动控制模块。对于无法完成远程更新的车辆,小米承诺提供上门取送车服务,并补偿300元充电卡。这种"软件为主+硬件兜底"的处理模式,在新能源汽车召回案例中尚属首创。
供应链危机浮出水面
此次召回意外牵出SU7的供应链问题。知情人透露,ESC系统供应商博世曾于5月发出风险提示,但小米为保障产能选择继续装车。行业分析师指出,这反映出新入场车企在供应链话语权上的弱势,也暴露出部分企业为抢市场进度牺牲品控的行业通病。
随着召回启动,小米股价今日早盘暴跌7.2%。但值得肯定的是,企业主动在用户论坛公布完整技术白皮书的行为,获得不少车主谅解。这场耗资预计超3亿元的召回事件,或将成为智能汽车时代质量管控的经典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