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车已经渗透进千家万户的当下,用户的担忧并没有随着销量的攀升而彻底消散。补能焦虑在逐步缓解,智能化功能在快速普及,但真正让普通消费者犹豫不决的,往往是一些看似老生常谈却最为致命的问题:车到底靠不靠谱?质量能不能撑得住?一旦出了问题,谁来兜底?
根据汽车之家调研数据显示,在购车用户最期待的个性化增值服务中,终身免费保养占比高达75.6%,远超其他选项;紧随其后的,是终身免费车联网流量和更具性价比的售后套餐,比例也接近60%。这些数字背后的逻辑很直接:用户想要长期确定性,想要一个能让自己不用操心的保障。保养、流量乃至质保,归根到底都是在降低不确定性。
9月17日,荣威M7 DMH正式上市,限时售价区间为8.58万至10.28万元。与市场上常见的新车发布不同,这一次荣威把最大的记忆点留给了质保政策:首任非营运车主享受发动机、变速箱以及电池、电机、电控在内的“五大件终身质保”,同时还附加了“零自燃终身保障”。一句话——无论是油还是电,核心部件全部终身免费保修,问题全由厂家负责。
一直以来,面对这个问题,行业长期的通行做法都是“双轨制”:电池、电机等“三电”系统终身质保,但燃油部分依旧沿用传统逻辑,过了几年保修期就要车主自费。看似合理,却始终没有解决用户的心理焦虑。而荣威给出的承诺,在今天的新能源市场几乎是“顶格”的存在。
在汽车行业观察人士看来,新能源车过去十年的竞争焦点是技术突破和体验迭代,但未来几年竞争焦点正在转向“用户信任”与“价值兑现”。荣威M7 DMH的“油电同保”,就是一次对用户心智的深度锚定——把“不敢承诺”的部分变成“敢拍胸脯”的部分。
当然,这样的承诺并不是说说就行。终身质保对车企意味着长期且不可预测的成本。这也是为什么多数车企宁愿沿用旧模式而不敢轻易突破的原因。换句话说,终身质保背后真正考验的,是一个品牌对自身技术可靠性的信心,以及背后的体系支撑能力。荣威敢于率先打破惯例,底气来源于几个层面:
第一,是电池安全的积累。荣威M7 DMH搭载的混动专用长续航电池,背后是上汽十余年的研发沉淀。全球累计超过40万块电池的零自燃纪录,本身就是最好的证明。更重要的是,它并不是实验室里的理想结果,而是在酷暑快充、极寒环境、激烈驾驶等复杂工况下的长期表现。电池框架能够承受超过10吨的挤压,即便360度全方位碰撞,电芯依旧保持零损伤,防水能力更是达到了IP67和IP69K双重标准。正因如此,荣威才敢公开承诺“零自燃终身保障”。
第二,是整车耐久验证。发动机按照最严苛的欧洲法规研发,经过百万次启停、-30℃到117℃的极端温差冲击,还通过了高温、高原、高寒的“三高试验”。整车累计耐久测试超过1000万公里,把用户可能遇到的极限情况都提前消化掉。这些看似技术层面的数据,实际上是荣威把用户风险提前承担的具体体现。
第三,是体系底气。作为“自主品牌国家队”,上汽拥有完整的新能源研发与制造体系,涵盖纯电、插混、燃料电池三大路径。DMH超级混动技术作为核心成果,曾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甚至在吉尼斯世界纪录中留下印记。这些背书意味着,荣威并不是孤注一掷,而是依靠长期积累来兑现承诺。
回望过去几年,自主品牌在新能源市场的突围往往依赖于性价比,但长期依赖低价竞争并不健康。荣威这一次通过“油电同保”的政策,把竞争重心从价格拉向价值,从短期利益转向长期保障,这不仅是一次市场策略的调整,更是一种行业方向的探索。如果说新能源车的第一阶段是“让用户敢买”,那么第二阶段就是“让用户敢长期使用”。荣威M7 DMH显然是试图率先迈出第二阶段的关键一步。
这背后也透露出一种行业挑战。正如前文所言,过去行业里很多承诺停留在“电池终身质保”的层面,却很少有人敢把“油”和“电”放在同一个保障标准里。荣威选择打破这一惯例,本质上是在向同行抛出一个公开命题:谁才是真正敢于对用户负责的车企?正如荣威品牌事业部总经理钱漾在发布会现场所说的那样:“负责任的企业才敢于承诺,欢迎友商们跟进,一起给国民家庭用车带来更好的保障!”这句话既是对用户的表态,也是对整个行业的一次挑战。
而当这种信任与价格结合起来,荣威M7 DMH的竞争力就显得更加突出。8.58万到10.28万元的区间,已经足够触及很多家庭的购车预算。在这个价位,合资品牌的燃油车依旧是传统思路,自主品牌的新能源车虽然越来越丰富,但很少有敢于在质保层面提出如此“顶格承诺”的。换句话说,荣威M7 DMH并没有只在产品配置上追求竞争力,而是把焦点放在用户购车最核心的顾虑点上:如何在有限预算下获得最大程度的确定性。这种“价格+保障”的组合,其实重新定义了这个区间里的价值平衡:不是谁更便宜,而是谁能让消费者买得更安心、用得更长久。
正因如此,荣威给出的承诺,远比单纯的低价更具吸引力。这也让用户在购车时不再需要反复权衡,而是可以把决策简化为一句话:买荣威,就是买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