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其实技术难度很高
老是听到有人说电动汽车没什么技术
还有人发图片说100年前就有那种电池驱动的汽车了。
其实不然,实际上造一辆先进的,有竞争力的电动汽车非常难,而且在技术上要求很高。
我就说三个难点就好了,
其一是自动驾驶技术,他涉及包括芯片,激光雷达,摄像头,智驾算法在内的一系列技术,目前全球第一梯队就是华为和特斯拉。
目前这个也是电动汽车技术中难度最高的,像美国的福特公司,他现在就已经放弃了做城区的智驾,而是专注的做高速公路的智驾,原因就是因为觉得做城区的智驾技术上难度很高。
实际上按照福特CEO的说法,就算是美国,他觉得整个美国有技术能力做这个城区智驾的公司也就两家,一家是特斯拉,一家是waymo.
第二是智能座舱技术,也就是用语音来进行控制,同时用摄像头判断乘员的位置,这个语音识别技术其实是先在手机上面大规模应用的技术。
而我们都知道中国的手机厂家在全球份额很高,所以产业链有很多技术积累,这些产业链技术当然也可以用于汽车上。
因此中国汽车厂家都做的不错,而日本欧洲的汽车厂家在这方面能力就很弱。
第三是电池技术,
之前我发过福特CEO 吉姆.法利在6月底的访谈,
他就提到了一个美国搞电动汽车的困难,让我印象深刻,他说美国电动汽车制造商主要是用三元锂电池,这种电池密度很高,但是缺点是价格更贵,而且安全性低一些。
他们也想搞更低成本的电动汽车车型和中国竞争,这样就得用磷酸铁锂电池,价格低30%左右,安全性也更高一些。
但是他说目前的问题是磷酸铁锂电池的专利主要在中国手里,并不在美国手里。
所以他觉得这对美国是个挑战。
除了成本之外呢,电池技术发展带来的另外两个体验提升,一个是续航距离,一个是高速超充。
未来几年等固态电池技术突破之后,在这方面性能还会继续上升。
尤其是中国的电池技术产业链还是比较发达的,那如果说中国先在固态电池上突破的话,到时候中国汽车的技术护城河将会进一步提高。
除了以上三个关键技术之外呢,电动汽车还有其他的技术,比如说大三电里面的电机和电控,小三电之类,比如说如果要支持对电池进行高速超充,充电电压就得高压化,充电口以及车里的功率器件就得能够承受800V甚至1千伏的高压。
如果是混动还涉及到混动系统技术等等。
总之电动汽车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如果你说的只是一个能够装一块电池,然后把车给开起来,那确实很简单。
其实不管啥事儿,只要你往最简单这个方向搞都能搞出来,中国农民还有自己造小型载人飞机的呢。
但是如果你需要这个车有竞争力,
续航距离够长,又能够支持高速超充充电,
还要能够支持高速和城区自动驾驶,
然后还要能够支持智能座舱。
那你就是需要很高的技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