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在2025中国混合动力技术持续创新与市场趋势研讨会期间,围绕“十五五’期间混合动力市场发展趋势”的主题,业内专家、行业协会负责人、企业负责人展开了深入对话,并形成了混合动力车型市场渗透率还将继续提升的共识。他们对混合动力车型市场前景非常看好,并提议混合动力车型要积极参与全球竞争。
主持人:天津中德传动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吴东
东风汽车公司研发总院乘用车动力中心总师 张社民
中国乘用车动力总成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贾素芬
南京林业大学汽车与交通学院智能车辆工程系教授 张涌
中国汽车自动变速器创新联盟秘书长 李盛其
混合动力与纯电动技术互补共存
李盛其:插电式混合动力受企业内生动力、政策支持及市场需求三重推动,前景广阔。增程式混合动力因理想汽车等的成功验证了其市场合理性。普通油电混合动力汽车虽在技术上曾被仰视,但当前在国内面临智能化配套不足的挑战。
纯电动汽车与增程式混合动力汽车的竞争结果,最终取决于电池技术进步的速率。如果电池在安全、寿命与能量密度等方面取得突破,纯电动汽车将更具优势。
张社民:当前,混合动力汽车市场增长率已经超过纯电动汽车。市场是由用户定的。用户喜欢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是因为其电感和纯电动汽车一样,加速很快,日常使用成本又低。
贾素芬:吉利汽车始终坚信混合动力与纯电动应互补共存,而非互相替代。早在2022年《富春江共识》中,我们就提出需从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角度评价动力系统,并呼吁技术平权。
目前汽车产业电动化已步入深水区,但纯电动汽车仍面临安全、电池回收等瓶颈。我个人更推荐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因其覆盖全场景需求,油耗接近普通混合动力车型,成本也在不断下降。
张涌:我认为燃油车不会快速退出市场,混合动力汽车则将持续提高电驱比例。我曾负责混合动力与纯电动项目,深感二者并非对立,而应协同发展。变速箱最初为优化发动机而诞生,如今则需同时服务于电机。高转速电机(如35000转)需专用变速机构,这也呼吁传统变速企业转型。另一方面,机械结构正走向解耦与软件定义,控制系统则向集中化发展,依托强大算力与高速网络实现全局优化。因此,混合动力将逐步深化电动化,融合更多电控元件与智能技术。
国内市场插混、增程平分秋色 海外市场HEV更占优势
张社民:增程式混合动力与纯电动均是为缓解里程焦虑而生。增程式混合动力可视为纯电动汽车的有效补充,适合远途与应急场景,而插电混动则因经济性与动力性能受到用户青睐。
在混合动力系统中,专用发动机的高效化曾被视为重点,但热效率超过45%后,边际效益将显著降低。用户年用油量有限,过高热效率反而推高成本。油电混合汽车(HEV)在国内因未列入新能源汽车范畴而发展受限,但在国际市场上表现强劲,如丰田年销油电混合动力汽车达360万辆。因此,油电混合动力汽车或许是自主品牌“出海”的重要路径。
在海外,自主品牌就要直面与日系车企的竞争。目前,我们已经具备这方面的实力。比如:东风已开发出功率分流+4挡串并联的混动系统,结构精巧,兼顾节油与动力性能,既适合油电混合动力汽车也适用于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具备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贾素芬:我们预计,未来油电混合动力汽车的市场占有率将在5%-8%这个区间。油电混合动力汽车尤其适合出口,参与国际竞争。未来,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上,纯电动汽车与混合动力汽车的市场占有率比例可能在4∶6至6∶4间动态平衡,具体比例还要取决于政策、能源结构及市场选择。
李盛其:预计“十五五”期间,在混合动力汽车细分市场,插电式混合动力与增程式混合动力车型销量约占整体销量的90%,HEV约10%。其中,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销量占总销量的50%,增程式混合动力汽车占总销量的40%。但在国际市场尤其是欧洲,仍为普通油电混合动力汽车留下市场空间。
当下,欧盟借助碳足迹等壁垒试图延缓中国纯电动汽车进程,因此,中国车企仍需持续在混合动力技术上持续深耕,以应对全球市场的多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