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年轻人的第一台车”正演变成“消费者糟心的维权剧本”。
6月底因小米YU7“8月交付”宣传蜂拥锁单的车主们,在订单页面突变50周交付期后彻底炸锅。
根据齐鲁晚报消息,当自媒体博主王先生试图退掉定金却遭遇官方沉默,一怒之下联系部分准车主决定走上集体上诉的道路。目前,参与集体上诉的人数已达到242人。
更令人咋舌的是,这已是小米汽车三个月内第三次坐上被告席。
这场诉讼似乎早有伏笔。
从价值4.2万的碳纤维前舱盖被曝“赛道散热实为装饰品”,到测试车车主控诉售后补偿出尔反尔,小米汽车的“流量神话”正在反噬自身。
业内人士尖锐指出:“跨界车企把手机行业的饥饿营销搬到汽车赛道,等于拿用户信任玩俄罗斯轮盘赌。”
法律界人士预言,若法院判定“宣传欺诈”成立,小米或将面临退一赔三的巨额赔付,这场战役可能成为新能源消费维权的里程碑事件。
上一篇:荣威M7 DMH豁出去了,8.58万即享近5米级行政座驾
下一篇:特斯拉被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