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上,大众汽车集团董事会主席奥博穆的演讲展现了其对中国市场的深度洞察与战略雄心。从“在中国,为中国”的本土化承诺,到“稳健转型”与“负责任创新”的三大原则,大众汽车正以清晰的路径诠释其如何在中国这一全球汽车变革核心舞台上,平衡短期竞争与长期价值。
二、价值创造优先的转型逻辑
面对价格战与销量压力,大众选择“聚焦价值创造”而非盲目降价,体现了德国企业的战略定力。其燃油车业务的持续盈利为电动化转型提供资金缓冲,而燃油车智能化(如CEA电子架构升级)与混动化的并行推进,则是对中国市场渐进式需求的精准回应。这种“不割裂燃油与电动”的务实态度,既避免了激进转型的资源透支,也为技术落地赢得了时间窗口。
三、责任伦理下的创新边界
大众将“安全与可靠”作为技术创新的底线,其ADAS系统以双NCAP顶级认证为目标,测试里程达行业标准两倍,硬件设计寿命15年,AEB误报率控制在“十年一遇”级别。这些数据背后,是对“负责任创新”的具象化实践——当行业普遍追求功能炫技时,大众选择用严苛标准重塑智能汽车的信任基石。这种以责任赋能创新的理念,或将成为其差异化竞争力的关键。
结语
大众的中国战略既非保守的守成,亦非冒进的颠覆,而是以责任为锚点、以本土化为杠杆的理性变革。其“共塑未来出行”的愿景,需要持续平衡速度与质量、合作与自主、短期利益与长期价值。若能将德国基因与中国敏捷深度融合,大众或有望在智能电动时代再度成为“领航者”,而非被颠覆的“传统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