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2025互联网岳麓大会“AI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融合发展论坛”举行,来自智能网联领域的院士、全球领先企业高管及资深行业专家汇聚一堂,聚焦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融合发展路径展开深度研讨。其中,来自云听车联网(央广智能网联)和交信(浙江)信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信息发展”)的《创建中国湖南(高速+长株潭)智驾之省“车路云听”方案(建议)》,因其直击痛点,通过规模化带动商业化的车路云创新解决方案获得与会各方高度关注。
高端局“把脉”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融合发展
此次论坛是2025互联网岳麓大会最受瞩目的硬科技论坛之一,也被行业称为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融合发展的高端局。因为出席论坛的有以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智能绿色车辆与交通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李克强,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教授、清华大学系统工程研究所研究员、智能车路协同与自动驾驶研究中心研究员姚丹亚等为代表的高校知名专家,有来自华为、云听车联网、百度自动驾驶、万集科技等诸多智能汽车网联产业链上相关的知名企业代表以及20个“车路云一体化”试点城市代表参会,他们共聚一堂为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融合发展把脉献智。
距离2024年7月工信部公布北京、上海、深圳、长沙等20个城市(联合体)为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已超过一年,从小范围的试点如何走向大规模的商业化应用,如何让L3级别的汽车不停留在“试验场”而是走进千家万户,成为本次论坛讨论的焦点。
云听车联网“车路云听”系统贡献全新解决方案和思路
此次论坛上,李克强院士以《“车路云一体化试点示范”高质量推进行动及工作建议》为题发表主旨演讲。他指出,智能网联汽车已经成为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发展的战略方向,智能驾驶/“车路云一体化”即将进入规模化应用阶段,单车智能是“车路云一体化”的初级形态,单车智能存在固有技术瓶颈和性能局限,已经成为威胁自动驾驶技术规模化健康发展的风险因素,应加速建构“车路云一体化系统的中国解决方案”。
央广智能网联汽车数字媒体(上海)有限公司特聘专家黄东分享的《创建湖南智驾之省(高速+长株潭)“车路云听”方案建议》,为湖南打造全国首个智驾之省提供了创新且可实施的路径,引发广泛关注。
该方案以“轻量(投资低)、广域(城市+高速路网整体推进)、快覆盖(快速实现规模化应用)”为核心,创新性地改变传统“路控车”逻辑,转向“路侧服务驾驶人”。依托国家媒体背景的云听车联网车载新媒体,通过“ASLM感知通知”模型,利用听觉通道向驾驶员提供“天-地-流-管-智”五大类关键信息的语音预警,涵盖恶劣天气、高风险路段、交通流、交管信息、车机告警等关键内容,实现智慧化信息采集、处理、分发完全闭环。
这种设计,可以高效解决单车智能短视距和“车路云听”超视距感知、通知的有效衔接,能辅助驾驶员提前预判风险、科学运用智驾功能,而非直接干预车辆控制,既有效避免了路侧单位承担过高技术风险与责任压力,又通过云端数据回传与交管部门的实时联动,厘清了事故责任边界,为技术应用筑牢安全防线。
“车路云不仅是技术的硬连接,更是信息的软连接。跳出技术维度来看,通过媒体尤其是国家媒体‘车路云一体化’可以实现‘新关系、新连接、新价值’。云听车联网作为国家媒体背景车载数字媒体平台,已拥有超过1.2亿车载用户和450万日活,在此基础上与车路云系统对接,具有巨大的想象空间。”央广智能网联汽车数字媒体(上海)执行总经理刘华表示,“车路云听”以轻量化部署实现广泛覆盖,以“一车多方”共赢机制,覆盖交通行业、汽车企业、交管部门、政府及车主,实现商业闭环,推动汽车产业升级与智慧交通可持续发展。
据悉,云听车联网和信息发展已与长沙市湘江新区“车路云一体化”试点具体实施主体湖南湘江智能科技创新中心有限公司进行过多轮沟通,“车路云听”方案从技术、机制、立法、商业模式等多维度系统设计,目标是抢抓2至3年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关键窗口期,立足长株潭一体化和湖南位居全国前列的智能网联新能源产业基地背景优势,创新“车路云一体化”的实施路径。
长沙发布“车路云一体化”城市级智能网联全场景体系建设目标
论坛上,长沙发布了“车路云一体化”城市级智能网联全场景体系建设目标,明确到2026年,建成中部地区首个“车路云一体化”应用生态示范标杆,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实现智能网联车辆接入1万辆以上,完成1450平方公里试点区域C-V2X网络全覆盖。
长沙将建设“中部地区‘车路云一体化’应用示范标杆”,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实现城市级规模应用。以湖南湘江新区为核心,逐步扩展至全市域,并联动株洲、湘潭,共同构建辐射中南地区的智能网联生态体系。
以应用场景为导向,长沙将推进“十城十车”数据互联示范,与上海、杭州、成都、合肥、无锡等城市协同,推动红绿灯信息、道路信息等数据能够面向车端提供C-v2x应用服务;构建智能电轨、网联公交、微循环小巴、自动驾驶出租车等多云量协同智慧交通出行体系;推动无人配送、无人环卫、无人零售等功能型无人车示范应用,逐步打造全域开放的无人车创新应用示范标杆城市。
记者|璩馥铭 蔡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