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滴滴开放日“司机体验监督员评审会”第三期活动在北京举办。司机、媒体、专家学者等60多人,聚焦“司机反馈问题改进汇报”“抽成问题意见征集”围桌讨论。
这是滴滴今年第三次举办开放日评审会。在第一期和第二期活动中,各界人士聚焦“场站作弊治理”“跨城订单返程费”等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建议。这一次评审会,对于社会各界和司机师傅们都普遍关心的抽成问题,与会者分享了自身感受与实测情况。分别来自西安和深圳的滴滴司机孙师傅、张师傅展示了各自8月份的账单,显示的抽成比例分别为6.9%和18%。孙师傅说:“我队里的司机,月抽成基本都在15%以下。”一位参会的司机博主此前多次实测后发现,“抽成确实没有以前高了。”
会上,面对司机师傅的疑问,滴滴相关工作人员开诚布公,就抽成的计算、影响抽成高低的供需逻辑以及抽成的用途等做了回应。作为双边交易平台,滴滴平台对司机和乘客分别独立计费,在基础计费之外,发放司机奖励、乘客优惠,从而更好地适配供需规律变化,满足乘客和司机的需求,促成更多订单。在叫车热区,平台多发司机奖励,鼓励司机接单;在需求冷区,多发乘客优惠,拉动更多订单。补贴会影响最终乘客支付金额和司机到手收入,随之影响计算后的抽成高低。
在这次活动中,各方与会者提出了众多有建设性的意见。比如加强账单可视化展示,让账单更简约简洁;遇到负抽成、不抽成的订单时,平台可进行语音播报加深司机感知;在账单中自动帮助司机计算并展示上月总收入金额和对应的乘客实际支付额;在司机收入上,期待平台能落实好降低抽成,让司机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收益等等。
文 | 北京青年报记者 温婧